“双万”镇能量|沙田:提经济发展质效 绘乡村振兴图景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腹地的沙田,紧紧围绕打造“魅力湾区、创新港城”的目标,临港产业体系已初具规模。

2016年到2020年,沙田镇GDP总量从118亿元增至209亿元,五年增长近1.8倍,年均增速达8.8%;引进50多宗优质项目落户,投资总额超2500亿元。2020年,沙田镇GDP首次突破200亿元,跃升至全国综合实力百强镇第53位。2021年沙田镇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前三季度全镇地区生产总值174亿元,同比增长11.5%;1-11月,规上工业增加值92.86亿元,同比增长14.1%;固定资产投资总额97.42亿元,同比增长17%;税收总额47.36亿元,同比增长35.6%。

东莞成功迈入“双万”新的起跑线,良好的发展态势,让沙田有着自己的“底气”。

未来五年,沙田力争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总额突破300亿元,进出口年均增长8%,总额突破千亿元。沙田镇全镇干部群众将继续提振“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精气神,全力推动“魅力湾区、创新港城”建设跃升新高度,为东莞在“双万”城市新赛道上加快高质量发展作出沙田贡献、展现沙田担当。

■沙田镇西太隆河流域活力水岸 沙田供图

GDP年均增长近9%

过去5年,沙田经济发展迅猛,GDP总量翻了一番,年均增长8.8%;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3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7家,推动5家企业成功上市;立沙岛精细化工园区五年税收增长超两倍,虎门港综保区顺利封关运作,成为全市第二个国家级平台。连续多年获评领导班子工作优秀镇,累计获得“广东省文明村镇”等30项全市单打冠军。荣获“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多项国家级荣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镇排名跃升至第53位。

围绕构建临港现代产业体系,沙田引进唯美等50多宗总投资额超2500亿元的大型优质项目,创群等34个产业项目开工建设,中电等26个项目竣工投产,31个省市重大建设项目连续多年超额完成投资计划,其中巨正源一期项目仅用时两年就竣工投产,刷新了国内同行业建设纪录,充分展现了“沙田速度”。

东莞作为制造业强市,离不开精细化工产业作为支撑,立沙岛是目前我市唯一具备构建精细化工产业体系能力条件的化工园区。接下来,沙田将提速提效建设立沙岛,围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精细化工产业岛”,构建国际化精细化工集群,为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延长园区优质企业产业链,推动土地重新优化利用。

另一方面,打造东莞支撑国内外双循环的重要平台。虎门港综合保税区作为东莞推广自贸区政策和融入自贸区的重要平台,对我市发展对外贸易、吸引外商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着重要作用。2020年5月,虎门港综保区一期项目顺利封关运作,2020年进出区货值达1365亿元,位列全国152个综保区第19位,2021年1-10月,一线进出口货值473亿元,同比增长71%,增速排名全国第3。

接下来,沙田将以虎门港综保区、东莞港统筹发展为契机,畅通多式联运交通物流链,打造快捷便利外贸通道,力争未来五年综保区进出区货值累计达8000亿元。

全力以赴办好民生实事

在沙田镇西太隆河流域活力水岸,每天都在上演着“曲水芦苇荡、鸟憩红树林”的唯美景观。曾经,西太隆河流域存在水质不达标、连通性差等问题,为此,沙田镇投入6.39亿元推动综合整治,围绕“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船通、路连”工作目标,将西太隆河打造成一河两岸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景观绿廊。去年12月,西太隆河碧道入选2021年东莞市“最美碧道”,成为沙田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沙田镇立足实际,牢牢把握工作重点,持续有效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累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390次,举办党史专题培训班41班次,革命传统教育近700场次,覆盖近14.5万人次,“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完成率100%。

接下来,沙田镇将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坚定不移地加快民生事业发展步伐,推进发展惠民实现新突破。

牢牢抓好就业这一民生之本,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做大做强“民生大莞家”服务品牌,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在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方面,沙田镇将全面推进品质教育建设,新建3所公办学校,新增优质学位5500多个。持续优化教育管理,提升师资队伍力量,打造学校特色品牌。强化重点学科、医联体、医养结合等建设,完成“教学医院”创建,新增两个卫生服务站,完善“1中心8站点”布局,推动国家健康促进区创建。

在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方面,沙田镇将持续推进品质交通千日攻坚,提前谋划对接狮子洋跨江通道,推动进港北路东连环莞快速等镇际联网路建设,完成镇内一批路桥项目,建成市民文化中心,健全图书馆、儿童公园、体育公园等场馆。

绘就乡村振兴美丽图景

近年来,沙田镇牢牢把握“以文旅融合促乡村振兴”这一主题,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传承发展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让乡村文化活起来、旅游兴起来、产业旺起来。沙田文化艺术中心开馆短短一年内接待游客12万人次,共开展活动458场次,就是践行这一愿景的具象。

实际上,要打好“以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这张牌,沙田镇谋划的可不仅仅是沙田文化艺术中心这一个馆。

如果说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中的“魂”,那么,乡村生态环境建设就是乡村振兴中必不可少的“壳”。沙田镇以“绣花”功夫抓细城市管理,聚焦“美环境”,持续推动“碧水”“蓝天”“净土”工程,着力补短板、防污染,大力实施乡村生态环境建设行动,加快打造和谐幸福美丽村居,提升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未来五年,沙田将全力美化生活空间。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拓展“行走沙田”“洁净城市”等成效,健全垃圾分类体系,加快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以文化艺术中心、龙舟公园等为核心,完善沿线设施,构筑生态绿廊,建设一批亮点街头小品,努力实现“处处成景、片片有品”。

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大力弘扬沙田龙舟、莞草和疍家文化,建设莞草科普中心,打造一批本土文化名家工作室,推进咸水歌等本土艺术创作,创新打造“沙田印象·文化四季”品牌,举办系列高水平活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及站点建设,深化“文化志愿牵手行动”公益文化活动品牌。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