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工作报告里这3项任务,给滨海湾带来发展大机遇

1月22日,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闭幕。省政府工作报告为全省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抓手,引起热烈反响。小编梳理省政府工作报告的涉莞事项发现,推进大湾区大学建设、抓好狮子洋通道建设和制定实施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这3项任务,将为滨海湾新区带来发展大机遇。

全力保障大湾区大学用地

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作为省科技创新的重要节点城市之一,东莞领取了3项相关任务,其中推进大湾区大学建设是滨海湾新区的重点工作之一。

大湾区大学其中一个校区坐落于滨海湾新区威远岛板块,占地面积约2100亩。该校区位于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核心区域,创新资源丰富,对于广深港澳联动融合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按照规划,大湾区大学滨海湾校区主要承担主体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产教合作和国际高校合作、创新创业孵化以及行政办公等任务。

人才是第一资源,高校是汇聚人才的高地。目前,滨海湾新区正在稳步推进威远岛私宅整备任务,威远岛安置房(一期)规划建设步伐加快,全力保障大湾区大学滨海湾校区供地顺利完成。大湾区大学建成后,将助力滨海湾新区打造人才高地和创新资源集聚地。

交通互联促进珠江两岸融合发展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涉及东莞的规划有3项,其中,狮子洋通道建设将为滨海湾新区的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狮子洋通道位于南沙大桥与虎门大桥之间,直连南沙自贸片区和东莞滨海湾新区两大发展平台,是继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后,连接珠江东西两岸的又一新通道。

狮子洋通道上下层终点都位于滨海湾片区,这将进一步强化滨海湾新区与南沙自贸片区的互联互通,将为双方融合发展的路径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

进一步融入深圳都市圈

省政府工作报告划出“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要求制定实施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

作为代表东莞参与大湾区建设的“桥头堡”,滨海湾新区与前海边界相邻,区域产业定位与前海相似,在深度融入“两个合作区”建设上具备天然独特优势。

在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支撑下,滨海湾新区将进一步深化莞深合作特色平台建设,探索打造深莞深度融合发展先导区。目前,滨海湾新区正进一步促进与前海的产业对接、改革联动、人才交流。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