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专刊|市党代会上,国防建设引发党代表热议

1月5日,中国共产党东莞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开幕。肖亚非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东莞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立足“双万”新起点 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 奋力谱写东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报告。

党代会报告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成绩,绘就未来五年发展宏伟蓝图,其中提到坚持党管武装,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其间,党代表围绕党代会报告中提到的国防建设内容展开讨论,党管武装、民兵建设、兵员征集、国防教育、双拥共建等成为党代表热议关键词。

站在新起点上深情回望,历史长河潜流深沉;站在新起点上极目远眺,时代画卷生动铺展。1月6日,市第十五次党代会胜利闭幕。走出会场,党代表们目光坚定,步伐稳健,意气风发,将沿着党代会指引方向奋勇前行,谱写东莞国防动员建设新篇章。

常平镇委副书记、武装部部长翟就洪:

加强新时代基层国防动员建设

■翟就洪

“报告立意高远、求真务实,是一个立足当下、擘画未来、催人奋进的高质量报告。”翟就洪告诉记者,经济发展离不开强大的国防,过去五年东莞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发展,充分体现出东莞具有雄厚的国防潜力基础。新征程上,常平将立足实际,坚决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聚焦未来五年东莞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强化使命责任,锚定奋斗目标,创新发展,加强基层国防动员建设,夯实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基础,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共进融合发展。

翟就洪介绍,过去五年,常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始终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东莞军分区的决策部署,认真履职尽责,高标准落实工作,党管武装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东莞将迈向新的发展阶段,倍感责任重大。”翟就洪说。常平将聚焦未来五年东莞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强化使命责任,锚定奋斗目标,创新发展,强化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基础。

具体而言,一是坚持党管武装,强化使命担当意识。切实做好党管武装各项工作任务,抓好思想政治建设,强化干部骨干使命和责任意识,确保党管武装工作方向。二是紧抓主责主业,聚焦备战打仗。认真分析任务和形势要求,科学统筹武装开展,通过规范化建设提升武装工作水平。通过深入摸清兵员实力情况,突出抓好大学生,特别是大学毕业生动员发动工作,为部队输送更多优质兵员。在民兵潜力调查中,结合民兵队伍任务、岗位需要,摸清实力潜力,科学编兵、从严练兵,坚持练为用、练为战指导思想,抓好民兵训练和应用,铸造民兵能打胜仗的过硬作风。三是深入融合发展,秉承双拥优良传统。深入挖掘、培养、支持潜力企业,加快与重点编兵行业企业融合发展,构建军民产业联系的同时,培养好军政、军民之间深远的鱼水情谊。同时,坚持一如既往地做好拥军优属工作,用心用情为部队、为军人解决后顾之忧,谱写出融合发展、拥军优属的新篇章。

石龙镇委委员、武装部部长黄效荣:

推动新时代党管武装工作在基层落到实处

■黄效荣

过去五年,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推动了东莞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取得了振奋人心的辉煌成就。

黄效荣告诉记者,党代会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砥砺奋进的发展历程,科学勾画了未来五年接续奋斗的宏伟蓝图,肯定了“党管武装、军民融合等工作取得新成效”。这是一个全面深刻、高瞻远瞩、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报告,为新时代党管武装工作照亮了前进的方向。

2020年,东莞第九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实现了“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黄效荣表示,石龙在力创“双拥之城”的进阶路上,始终把双拥工作摆在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赓续“双拥”优良传统,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一直以来,石龙有着优良的拥军传统和浓厚的全民双拥氛围,在落实党管武装、加强民兵建设、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推动了国防动员和武装工作建设高质量发展,为东莞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作出了积极贡献。

党代会报告提出,坚持党管武装,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对此,黄效荣说:“报告明确部署了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为开创新时代党管武装工作新局面厘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新时代新起点,新使命新担当。黄效荣表示,站在“双万”新起点上,石龙将坚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更高起点上进一步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高质量发展。全力以赴争上游、站排头、立潮头,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创新推动新时代党管武装工作在基层落到实处,以实际行动为建设“精致石龙、魅力名镇”作出更大贡献,奋力开创新时代党管武装工作新局面。

具体来说,在新征途上,石龙要坚持举旗铸魂,强化党管武装。始终把加强对武装工作的领导作为镇委镇政府的政治责任,始终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纳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武装工作纳入镇委镇政府的任务目标,真正把新时代武装工作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到实处。要强化实战引领,狠抓军事训练。要紧跟政策导向,重视双拥优抚。认真做好双拥优抚工作,确保各项优抚政策得到有效落实,重点抓实抓紧抓好征兵工作,做好复退军人安置工作,用实际行动弘扬双拥传统,不断巩固军政军民团结良好局面,奋力谱写新时代双拥共建融合发展新篇章。

道滘镇小河村党委书记、民兵连政治指导员卢志明:

“一肩三挑”释放乡村振兴的国防动能

■卢志明

“过去五年,东莞在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方面取得新成就,成功实现了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连续27年保持征兵先进等。这些都与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分不开。”卢志明说,“作为一名民兵连政治指导员,要‘一肩三挑’抓好党务、村务、民兵连建设,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注重释放国防动能。”

借力“工改工”推进乡村振兴和基层党管武装工作是卢志明关注的话题。他说:“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全面推进国防建设,离不开乡村这个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一肩三挑”,相互促进,建强民兵连成为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能更好地促进党的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

卢志明表示,过去五年,小河村始终坚持党管武装,抓严抓实征兵工作和民兵队伍建设,不断探索和完善民兵组织整顿的形式和方法,提升民兵队伍精气神。加强对退役军人的关爱,营造浓厚爱军拥军的社会氛围。2018年在村(社区)设立退役军人服务站,切实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不断增强退役军人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

展望未来,卢志明表示,军强才能民安。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进一步深化认识增强党管武装责任感使命感,抓严抓实征兵工作和民兵队伍建设,不断探索和完善民兵组织整顿的形式和方法。进一步提升国防意识,计划以党建广场为阵地加强对普通群众的国防教育,促进武装工作提质增效;进一步释放乡村振兴的国防动能,提心聚气,提升干部队伍的凝聚力,为东莞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樟木头镇圩镇社区党委书记、民兵连政治指导员罗碧新:

乡村振兴与基层武装工作“齐头并进”

■罗碧新

“发展一流经济,建设一流国防,落脚点都在基层。”罗碧新说,新征程上,要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在基层落到更实处,推进乡村振兴与基层武装工作“齐头并进”。

和东莞大多数村级工业园一样,位于镇中心的圩镇社区自改革开放以来,迅猛发展。一段时间后,现状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厂房破旧,不能满足现代制造业需求等问题也凸显出来。

在土地资源更趋紧约束的背景下,如何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在基层落到更实处?“答案是城市更新发展,借助‘三旧’改造,集约用地,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价值,为先进制造业腾挪空间,借此推进乡村振兴,助力武装工作建设。”罗碧新说,“在这个过程,要清醒地认识到广大民兵和退役军人是乡村振兴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只要引导好、利用好、发挥好这个群体的作用,就有可能释放更多乡村振兴动能。同时,以城市更新为抓手,提升人居环境,搞好经济建设,社区做好武装工作的底气才硬、信心才足。”

立足社区发展,罗碧新表示,未来五年,要充分发扬党管武装的优良传统,持续深化星级示范退役军人服务站创建工作,让更多青年感受到“参军光荣”,多举措推进“一年两征”工作顺利开展,推动国防建设在基层一线走深走实、落地生根,要实现乡村振兴与基层武装工作“齐头并进”。同时,要扎实推进民兵连建设工作,使之成为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平安建设、精神文明创建的支撑力量,助力东莞后备力量建设和国防动员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