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 | “代偿”政策,东莞适用吗?专家:代偿不是无条件 鼓励创业可借鉴

本期嘉宾: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 胡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陈及;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莫开伟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 胡敏:东莞也是经济发达地区、具有很好的创业基础和文化渊源,当然可以借鉴浙江好的做法,但重要的是汲取其精神实质,就是吸引年轻人才、积极鼓励创业、创造宽松环境。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陈及:东莞目前最重要的是把财政支持、政策资源向已经引进的、落户东莞的有技术专利的创业者、研发机构倾斜,给他们创新激励,形成创新的规模和示范效应。

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莫开伟:东莞作为经济发展活跃、制造业基础雄厚的中国前沿城市,也可以借鉴浙江省的做法,与银行联手及时创设创业担保基金,专门为年轻人创业需要资金提供贷款担保。

“浙江大学生如果创业失败,贷款10万以下的可由政府代偿,贷款10万以上的部分,由政府代偿80%。”日前,浙江省人社厅副厅长陈中在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的这番言论,引发热议,并冲上热搜,不少人对浙江都表示“羡慕嫉妒”。

实际上,早在2015年,浙江就下发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大众创业促进就业的意见》,其中提到“由创业担保基金提供担保的贷款被认定为不良的,贷款10万元以下的,由创业担保基金全额代偿;贷款超过10万元的,由创业担保基金代偿80%。”创业担保基金由政府出资设立。

2016年印发的《浙江省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办法(试行)》又明确规定,“发生风险的一类贷款经创业担保基金代偿后,经办银行仍应积极追偿贷款;经追偿后回收的贷款,由创业担保基金和经办银行按代偿比例分别受偿;在规定期限内确实无法追偿的,可按规定程序从担保基金中核销。”

由政策原文可见,浙江省的“代偿”政策并不等于无条件代还。那我们又该如何正确解读这一政策?该政策是否适用于东莞?本期东莞日报邀请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莫开伟共同讨论。

代偿不是无条件代还

记者:细读浙江省政策原文可知,浙江省的“代偿”政策并不等于“无条件代还”。创业者该如何正确理解这一政策?

胡敏:大学生创业缺乏资金投入、又有不确定风险,需要社会解决“起步的第一个公里”问题,浙江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又具有很浓厚的创业氛围和土壤,政府在鼓励大学生创业就业上探索一些先行先试的办法,比如由创业担保基金提供一定限额的贷款并承担一定数额或比例的完全可控的、可追溯的也能自行消化的风险,其正面意义就是激发和鼓励大学生积极融入创业浪潮,但这显然并不是无条件的,这是担保贷款,事先会对项目、投入方向、风险把控等进行认真评估和备案,绝不是随意的放贷。同时,这体现着贷款人的资信状况和履约能力,对创业者本身就是一种社会信用的考验。这“10万限额”的意义可以理解为是对创业者的社会共担成本。

莫开伟:可从三个层面来解读这一政策:一是通过创业担保基金担保的大学生个人贷款是有一定条件的,对于个人创业的项目以及项目的前景,政府担保公司以及贷款银行是要进行认真考察和审核的,最后综合权衡再做出是否贷款的决定,银行不会随便发放贷款。二是对大学生贷款之后正常创业,遭遇客观经济环境变化或其他非人为原因导致的创业失败,使得贷款不能按期偿还的,担保公司可以对10万以下贷款全部代偿,10万元以上偿还80%,甚至有可能予以核销。三是对于创业状况一般或并没有失败,而信用观念淡漠,故意不偿还贷款的,可能担保公司和银行就不会核销他们的贷款,永远保持追索权。

陈及:浙江省的“代偿”并不等于“无条件代还”。对于创业失败的大学生来说,这笔创业贷款仍需要偿还,只不过可由担保基金先行代偿,之后继续向借贷人追偿,实在还不上的,才可按程序核销。但核销势必会给借贷人带来征信污点。这项政策目的在于鼓励大学生创业,减少大学生的贷款难度。有政府创业基金作为担保,乃至在借贷人无力偿还时提供代偿,无疑会降低银行发放贷款的顾虑。但同时,创业失败无力偿还由政府埋单,消耗了政府公款。在创业担保贷款的发放和监督上若是不得力,无法有效核实的情况下容易被“薅羊毛”,造成无效浪费。

东莞借鉴浙江经验要有取舍

记者:浙江省的“代偿”政策虽然鼓励了大学生创业,但也面临着财政支出浪费的风险。这套政策是否也适用于东莞?

胡敏:东莞也是经济发达地区、具有很好的创业基础和文化渊源,当然可以借鉴浙江好的做法,但重要的是汲取其精神实质,就是吸引年轻人才、积极鼓励创业、创造宽松环境。政策举措、吸引人才待遇只是表面的,关键是这里的创业环境、产业发展前景、青年人未来成长以及成就梦想等在东莞有着实实在在的吸引人的地方,能让创业者把心留下来。

莫开伟:在我看来,这套政策也非常适合东莞,之所以这么说,有三个条件:一是东莞的经济发展状况不比浙江差,东莞GDP也迈入了万亿俱乐部,政府也有实力、有能力来创设大学生创业担保基金用来鼓励大学生创业贷款。二是东莞是中国制造业的核心基地之一,这里流动人口多、聚集的大学生也多,创业需求也大,尤其东莞有较强实力的工业基础,各类创业创新的门路也相对较多,这需要政府设立创业担保基金来激励更多年轻大学生加入到东莞的创业大军中来,以壮大东莞经济发展的后劲与实力。三是东莞是一个年轻的城市,涌入的年轻人多,思想活跃,观念前卫,理念深远,聚集了大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各种技能人才。此外,背靠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各类技术流、项目流,滋生着无限的创业创新机会,这需要政府与银行携手营造有利的金融氛围来孵化,铺设出前景更为广阔的创业创新之路。

陈及:在我看来,这套政策并不适用于东莞。创业行为多发生于某地市场经济短缺的时候,鼓励创业从无到有。但东莞目前经济发展靠前,产业配套齐全,各行各业、分门别类的在全国都有相当的竞争力。用财政支持政策大力鼓励学生创业,易造成对于市场情况把握不清的大学生盲目跟风,不理性创业,造成大学生的风险投资,浪费政府公共资源。

建议为在莞创业者提供更多支持

记者:结合东莞实际情况,对于鼓励年轻人来莞创新创业,您有何建议?

胡敏:现在许多地方在招商引资的同时掀起新一轮人才争夺大战,给政策、给待遇、给条件等等,东莞处于粤港澳大湾区,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应该说是年轻大学生愿意来创业就业的地方。对东莞来说,需要树立长远眼光、战略谋划,从未来城市发展图景和产业格局考量,要吸引更多高质量人才,需要考量人才的专业背景、学科基础、发展潜能等等,既要广聚天下英才,又要善于沙里淘金。

莫开伟:东莞作为经济发展活跃、制造业基础雄厚的中国前沿城市,也可以借鉴浙江省的做法,与银行联手及时创设创业担保基金,专门为年轻人创业需要资金提供贷款担保。

一是对目前在东莞创业的大学生进行摸底,对于正在着手有前景创业创新项目的大学生在资金上有困难的,由政府担保基金提供10万元甚至更多的贷款担保;二是对目前已经在东莞创业多年的、拥有实力的所有年轻创业者,创业项目有前景或效益,暂时有困难的提供10万元甚至更多的贷款担保;三是对于想来东莞创业发展的年轻人或大学生提供创业启动贷款担保,或与银行联手提供最优惠的低利率贷款甚至是政府贴息贷款,进一步增强东莞对年轻大学生或年轻人的创业吸引力。

陈及:我认为东莞目前最重要的不是鼓励年轻人来莞创业,而是要把财政支持、政策资源向已经引进的、落户东莞的有技术专利的创业者、研发机构倾斜,给他们创新激励,形成创新的规模和示范效应。或者着力帮助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发展中遇到的一些瓶颈,例如和企业联合设立招标,寻找专业的人才以课题形式去解决实际困难,解决实际面临的问题,取得技术和企业发展的突破。东莞的思路不是要从萌芽状态做起,在走得已经靠前的情况下,而是要继续发挥优势,夯基垒台,把已经齐整的队伍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