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下称《报告》),对全国78个创新型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东莞排名全国19位,比2020年上升3位,位居广东省第三。

《报告》设置了创新治理力、原始创新力、技术创新力、成果转化力和创新驱动力5个方面、30个评价指标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监测和评价。《报告》显示,2021年国家创新型城市前十强依次为深圳、杭州、广州、南京、苏州、武汉、西安、长沙、合肥、青岛。广东省共四市排名前列,其中,深圳创新能力全国第一,广州第三,东莞和佛山分别位居第19名和第33名。
2022年1月,东莞通过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的评估,成功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东莞从生产要素驱动城市发展向创新要素驱动发展转变,成为东莞城市发展逻辑变革的重要里程碑。
自2017申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以来,东莞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从加强基础研究开始,东莞成功建设中国散裂中子源一期,与高校共建33所研发机构,倾力打造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再到着力布局散裂中子源二期、先进阿秒激光两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东莞进一步加强前沿科学领域的原始创新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自主创新的跨越式提升。
为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东莞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培育创新雨林。东莞瞄准领域内“卡脖子”技术,“补短板”加强技术创新,构建了“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百强创新型企业”的梯队培育机制,通过高企“育苗造林”“树标提质”等行动计划,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还增加企业技术创新的活力,取得多项技术成果突破。
一组数据,彰显东莞科技创新所取得的成绩。2021年,东莞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占GDP比重提升至2020年的3.54%,跃居全国第七、全省第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增长3.4倍;成果转化体系进一步完善,集聚省创新科研团队38个、新型研发机构33个,高企数量预计达7387家,总量居广东省第三。
在新的起点上,东莞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新目标和方向——将“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定义为城市特色,打造大湾区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的新高地。凭借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一国家战略平台,星罗棋布的众多高新技术企业,日益浓厚的创新氛围……东莞科技创新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