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多孔介质燃烧及热工装备”技术成果推介现场会在广东韶关举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与中金岭南、韶钢集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在有色金属行业取得实质性突破。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从实验室走到生产一线。

应用到能源行业,从实验室到生产一线
2月23日,在省领导、行业人士的见证下,“多孔介质燃烧及热工装备”技术成果推介现场会在广东韶关举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与中金岭南、韶钢集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展开深度合作。
科技成果转化对于企业发展有怎样的助益?
在中金岭南有色金属有限公司韶关冶炼厂(下简称“韶关冶炼厂”)精炼车间里,两个大小相同的炉窑里,一个里面放置传统燃烧器,喷射出橘红色的火焰,一个采用新一代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开发的新型燃烧系统,火焰赤红,炉温明显升高。
这是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在有色金属行业的应用,是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动落地。
“相比传统的燃烧器,采用新一代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开发的新型燃烧系统,氮氧化物排放量低于30毫克/立方米,实现超低排放。每年节气2000万元、减碳1万吨、减少锌渣成本1000万元,强力助推实现‘双碳’目标。“2月22日,中金岭南有色金属有限公司韶关冶炼厂(下简称“韶关冶炼厂”)副厂长曾平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此之前,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和韶关冶炼厂于2020年4月开始接触,8月份开始应用新型设备,目前已经应用10多台新一代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开发的新型燃烧系统。“目前双方的研发工作仍然在加强推进之中,预计全部替换完毕,需要上百台设备。”曾平生表示,韶关冶炼厂精炼车间是工厂使用天然气的“大户”,每年使用300万平方米天然气。
在韶钢项目合作方面,多孔介质燃烧器可以较好地适应混合煤气,燃烧状态稳定;对钢包内壁加热均匀、效率快,优于传统燃烧系统。
现场发布的“多孔介质燃烧及热工装备”技术成果汇报显示,多孔陶瓷团队研发的新型材料碳化硅多孔陶瓷材料,在主要性能指标上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全面开花,步入“丰收季”
近期,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多孔陶瓷团队好消息不断,迎来科技成果转化的“大丰收”,实现全面开花。
日前,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四部门联合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的通知(以下简称《指南》)。
根据通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公司中科卓异环境科技(东莞)有限公司国内独家开发的多孔介质燃烧技术被列入“有色金属冶炼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获全国推广。
近期,在中石化胜利油田举行的招标中,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多孔陶瓷团队基于高性能碳化硅多孔陶瓷这一新材料,采用新一代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开发的新型水套加热炉燃烧系统,以强大技术优势,成为当仁不让的胜出者。
多孔介质燃烧是一种燃料和氧化剂在多孔介质材料内燃烧的方式,具备高效的高温固体辐射效应,国际燃烧学界称之为21世纪最新一代无焰燃烧技术。
除了有色金属、钢铁行业外,多孔介质燃烧还广泛应用于石油石化、废气处理、玻璃加工、纺织造纸等领域,具有广阔的使用前景。
“所有工业领域运用燃气的地方都需要这种技术,以实现节能减排的效果。粗略估计应该有几千亿元的市场规模。”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付超研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团队将持续推进这一技术在多领域的应用,助力“双碳”这一国家战略的实现,推进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