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两级法院打好服务“组合拳” 同心聚力打造一流法治营商环境

东莞首家金融纠纷调解中心驻点工作站

近年来,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下称“东莞中院”)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审判工作,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以高质量审判服务高质量发展。围绕省委、市委营造一流营商环境部署要求,东莞中院出台《关于为我市争创一流营商环境提供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的行动方案》,推出28条针对性举措、构建破产案件一体化平台、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等措施,实现商事纠纷全流程降成本再提速。

推出“28条”针对性举措

助力营造一流法治营商环境

2021年,全市法院办结商事案件91875件;办结不正当竞争案件113件;办结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2323件,司法协助案件338件。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东莞中院推行打造一流法治营商环境“28条”举措,优化法治建设,保障营商环境发展的不懈努力。

什么是“28条”呢?为营造更优法治化营商环境,2021年7月,东莞中院出台《关于为我市争创一流营商环境提供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的行动方案》,提出“升华诉调对接‘1+2+3’机制推进矛盾源头治理、优化‘一站式’诉讼服务、提升案件办理质效、主动延伸司法服务”等28条针对性举措。

“不出村就化解了纠纷,非常感谢社区和法院的工作人员,为我们节省时间和金钱的成本。”2021年5月8日,第一法院茶山法庭与诉源治理示范社区塘角村合力化解一宗因地面施工引起的侵权责任纠纷。受损方如是说。

日前,受损方因事故导致生产停止,损失严重,而施工方拒绝出面调解。经多方努力,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将矛盾化解于萌芽状态。这是第一法院推进诉源治理的真实写照,也是东莞中院“28条”举措的实践缩影。

一直以来,东莞中院助力营造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成效显著。实现商事纠纷全流程降成本再提速。2021年全市法院办结商事案件91875件,解决诉讼标的金额402.35亿元。坚持各类市场主体一律平等,维护公平竞争环境,办结不正当竞争案件113件。尊重市场主体意思自治,维护市场交易秩序,办结买卖、租赁等合同纠纷案件25225件。推进“双区”建设,服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办结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2323件,司法协助案件338件。

构建破产案件一体化平台

让破产审判插上信息化翅膀

2021年7月,东莞中院破产案件一体化平台正式启动,在法院、管理人、债权人和银行之间搭建高效沟通的桥梁,提高破产审判的效率,降低债权人的回收成本,实现债权人足不出户即可了解、参与破产案件全流程,真正在破产审判领域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走深走实。

2021年12月中旬,我市出现新冠肺炎疫情,东莞中院积极响应市委号召,连夜组织97名同志到抗疫一线协助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为了减少人员流动、切实将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东莞中院通过破产一体化平台主动向管理人提供破产审查阶段的案卷正卷电子版,在节约管理人打印成本、提升履职效率的同时,也节省了审判辅助人员提供阅卷的时间。

“这样的措施实在太便利了!”管理人姚律师收到电子卷宗后表示。以往,需要管理人先与书记员约好时间,书记员提前将卷宗带至调解室或立案大厅,然后管理人再逐页拍照或复印保存,再加上来回路途奔波,单是阅卷就花费不少时间和交通成本。而现在,鼠标轻轻一点,即可查看和下载电子卷宗,快速了解案情。在方便之余,减少了疫情传播的风险,让管理人有了更多的司法获得感。

据统计,我市两级法院2021年共新收各类破产案件400宗,同比略降2.2%;结案416宗,同比上升19.88%;审理时长方面,从660.1天缩短至415.9天,专业化审判的成效得到初步体现。

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推动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

陈某等人擅自仿冒“HUAWEI”“honor”“vivo”等品牌制作手机屏玻璃片,并高价销售。2020年11月,第二法院以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判处陈某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并处罚金10万元;其他被告人分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至一年不等,并处罚金。

东莞法院坚持严格的司法保护,深化“三审合一”改革,用民事、行政和刑事手段,严惩各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东莞中院知识产权审判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加强对新型产业的司法保护;妥善审理涉原创作品、驰名商标及不正当竞争案件,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潜力,促进新型产业健康成长。

全市法院还积极服务创新绿色发展,树牢“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理念,坚持最严格知识产权司法保护,2021年全市法院办结知识产权案件6252件。全力支持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与广州知识产权法院联动,设立松山湖知识产权巡回法庭,为创新企业提供精准服务,让“东莞智造”者放心创造。

聚焦改革创新

全力推动执法办案提质增效

一直以来,全市法院坚定不移将司法改革进行到底,勇于啃骨头、闯险滩,着力解决掣肘全市法院高质量发展难题。

全市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在市委政法委统筹支持下,建立诉调对接“1+2+3”工作机制,自2019年3月上线以来,通过诉前调解成功化解纠纷数量逐年上升,2019年、2020年、2021年分别为3.3万件、6.2万件、6.9万件。2021年,超过1/3的民商事纠纷在诉前“过滤”化解,获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其中,联合市金调委成功调解涉案金额达6亿元的借款合同纠纷,入选全国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十大典型案例,是迄今为止全国金融调解组织化解的最大标的案件。

在审判效率方面,2021年,东莞法院新收案件224808件,同比上升2.67%。两级法院通过发布每月办案通报、每季度态势分析,对各业务庭室结案数据进行常态化监测,指引审判团队合理安排全年工作,着力解决“前松后紧、时松时紧”的问题,力争实现收结案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两级法院2021年结收案比为99.87%,全省排名第一。在深化司法责任制和综合配套改革方面,法院出台审判权责清单,压实院庭长办案和监管职责。实行审判团队扁平化管理,完善“四类案件”监管办法,让院庭长在审判一线“办好案”“尽好责”。在深化诉讼制度和审判机制改革方面,严抓“三项规程”落实,深入推进庭审实质化。落实认罪认罚从宽改革,2021年全市法院办结认罪认罚案件11997件,占同期一审刑事案件的76.31%。

2022年,全市法院将围绕“打造与东莞新发展阶段相适应的高质量司法”目标定位,抓好保安全、促发展两件大事,在队伍铸魂强基、管理提质增效、保障加力赋能三方面持续发力,争创“四个一流”,为东莞在“双万”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建设大湾区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强市提供更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