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万”之后东莞经济运行如何?最新统计数据出炉了

迈向“双万”后的东莞,最新的经济运行情况如何?3月29日,东莞市统计局公布1-2月经济数据。受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国内“三重压力”叠加本地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东莞经济稳增长压力较大,但总的来看,1-2月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投资方面,尽管全球经济形势不好,但东莞的固投尤其是工业企业运行却是逆风飞扬。 “小升规”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73.9%;全市工业投资增长38.8%,增速高于全市投资水平29.6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45.9%。

此外,外贸进出口恢复增长——同比增长4.9%,省内外贸总额前五名城市中居第一;“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韧性强、潜力大,其中,网络零售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增长15.5%)。

东莞统计局表示,受疫情影响,近2年数据出现大幅波动。为客观反映增长趋势,保持与国家统计局、省统计局口径一致,增速选择与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做对比。接下来,东莞将抓好“双统筹”,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巩固经济发展基础,全力推动全市经济稳定增长。

经济“基本盘”保持韧性

工业投资增长38.8% “小升规”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73.9%

东莞的发展,首先得益于让人“眼红”的工业基本盘:超过20万家工业企业、2万亿工业总产值、1万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工业稳则经济稳。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东莞的工业生产和投资都保持韧性增长。

工业生产方面,今年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11.46亿元,同比增长4.3%,增速略低于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0.1个百分点。

“五支四特”产业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五大支柱产业同比增长4.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6.8%,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增长4.7%,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增长8.5%。四个特色产业增长6.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其中,玩具及文体用品制造业增长12.4%,包装印刷业增长12.4%。

“专精特新”“小升规”“倍增计划”等新动能较快增长。208家“专精特新”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2333家“小升规”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73.9%。“倍增计划”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0.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4个百分点。

工业投资方面更是跑出了东莞速度。1-2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9.2%。从投资领域看,工业投资支撑有力。全市工业投资增长38.8%,增速高于全市投资水平29.6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45.9%。

外贸进出口恢复增长

同比增长4.9%,省内外贸总额前五名城市中居第一

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外贸是去年东莞GDP破万亿的主力之一。黄埔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2月,东莞市外贸进出口值达213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其中,出口1329.2亿元,同比增长6.9%,进口804.4亿元,同比增长1.8%。进出口增速在广东省内外贸总额前五名城市中居第一。

一般贸易占比提升,市场采购快速增长。今年1—2月,东莞市一般贸易进出口923.2亿元,同比增长9.7%,占同期东莞市外贸进出口总值的43.3%,较2021年同期提升1.9个百分点。此外,市场采购出口同比增长223.5%。

对前7大贸易伙伴基本保持增长。今年1—2月,在东莞前7大贸易伙伴中,对东盟、美国、我国香港地区、我国台湾地区、欧盟、日本进出口分别同比增长12.3%、3.2%、17.1%、8.3%、3.3%、5.8%,同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513.2亿元,同比增长9%;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629亿元,同比增长2.2%。

民营企业出口、外商投资企业进口表现较好。今年1-2月,东莞市民营企业进出口1122.6亿元,同比增长3%,占同期东莞市外贸进出口总值的52.6%。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010.4亿元,同比增长7.3%,占同期东莞市外贸进出口总值的47.4%。

消费市场韧性强

网络零售同比增长15.5%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3月以来,全国本土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对相关地区的消费恢复产生不利影响。那么,多地疫情散发会对东莞消费构成进一步制约吗?

这种担忧不无道理,但总体看,东莞消费市场韧性强、潜力大。最新的数据也显示,“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保持增长。1-2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3.38亿元,同比增长4.1%,增速比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加快1.2个百分点。

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额697.63亿元,增长4.2%;餐饮收入65.75亿元,增长3.0%。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情况看,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43.7%,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3.7%,通讯器材类增长12.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9.4%,汽车类增长0.8%。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2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4万亿元,同比增长6.7%。消费市场的恢复仍然体现出一个稳字。商务部发言人高峰不久前表示,前两个月我国消费呈现出基本生活消费保持平稳、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餐饮消费较快恢复、新型消费快速发展、消费价格总体平稳等特点。多地疫情散发并不能阻止消费恢复的势头。如新型消费方面,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2.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22%。

东莞情况也与全国保持一致,数据显示,疫情之下,东莞网络零售保持较快增长。1-2月,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77.57亿元,同比增长15.5%。

财税金融稳健运行

全市税收总额增长4.2%

1-2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0.28亿元,同比增长4.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3.95亿元,增长0.3%。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4.8%;教育支出增长14.4%;公共安全支出下降9.8%。全市税收总额472.11亿元,增长4.2%。

人民银行东莞市中心支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末,东莞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5522亿元,同比增长15.7%,各项贷款比年初增量低于深圳和广州,排名全省第3位,期末贷款余额稳居全省第4位;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0718亿元,同比增长11.3%,各项存款比年初增量低于深圳,排名全省第2位,期末存款总量稳居全省第4位。

东莞市统计局方面介绍,总的来看,1-2月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也要看到,受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国内“三重压力”叠加本地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东莞经济稳增长压力较大。接下来,东莞要抓好“双统筹”,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巩固经济发展基础,全力推动全市经济稳定增长。

(注: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是指以2019年为基数,采用几何平均的方法计算的年度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