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们正在基坑中搭建盘扣架,基坑的支撑已经做好了,盾构机也已经下井,将于4月份开始盾构……”3月29日下午,正在建设中的轨道交通1号线黄江北站,施工现场一片繁忙。
东莞交投集团介绍,轨道交通1号线项目贯彻落实精准防疫措施,迅速把各项硬招实招落到实处,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全线25座车站中,有12座车站已实现主体封顶,8座车站进行主体结构施工。全线24个区间中,有6个区间贯通,11个区间进行盾构掘进。盾构累计掘进20.088公里,架梁累计3.704公里,占区间设计总量的47.3%。

▲3月29日,航拍下的东莞轨道一号线黄江北站全景
扎实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在黄江北站,工地上一个个交通建设者将口罩戴得严严实实,为了保障工程进度,这些建设者们加班加点在现场奋战着。
黄江北站是轨道1号线第23个车站,车站全长412米。目前车站围护结构施工全部完成,正在开展主体结构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完成比例38%。
“2022年春节刚过,轨道1号线战线上就掀起了如火如荼的大干热潮,大家为1号线早日实现开通辛勤地挥洒着汗水。”交投集团下属东莞控股公司轨道一号线公司工程管理部工程师刘丹林介绍,整个轨道1号线工程参建人员约五千余人,来自全国各地。在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市交投集团迅速行动,周密部署,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确保疫情可控、生产平稳,有序推动各项工程建设。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交投集团第一时间组织召开线上会议,压实轨道1号线参建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同时对生产建设方因点施策,积极协调相关单位及部门尽量保证正常生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生产工作,做到“两不误”。
“来莞的建设人员进入东莞之前必须严查出发地、行程码、健康码;严格落实一人一档,按要求落实建设人员第二针、第三针疫苗接种;现场一线施工人员要求日常一周两次核酸检测工作,特殊情况下做到一天一检。”相关负责人介绍。
轨道1号线采取“住地—工地”两点一线闭环管理。严格禁止送菜、快递等人员进入生活区,严查工地运送材料人员行程卡、健康码、核酸检测情况,驾驶人员非必要不下车,确保有效防控疫情及保证人员安全。
在轨道1号线各个工点,可以看到多种形式的防疫知识宣传,进口落实测温、验码,围挡上设置了宣传画,大喇叭不间断播放戴好口罩……整个轨道1号线采用5+2、白+黑的形式开展全线、全天候、无死角的安全生产及防疫日常检查工作,督促各参建单位绷紧防疫神经。

工程建设不松懈
要在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情况下,推进工程建设,这就要求轨道一号线公司超前筹划,保证人员、材料、设备满足施工要求。
刘丹林介绍,工程安全尤其重要,一些施工区间在本轮疫情管控期间正值穿越交通主干道、密集民房、高速公路、排水箱涵等,为保证盾构连续掘进规避安全风险,相关单位通过现场优化场地布置和施工组织,储备满足3天掘进的管片及渣土坑容量,同时在工点附近设置临时管片堆放场及渣土场,确保生产不受影响。
在本轮疫情中,由于一些道路受疫情影响封闭,轨道一号线公司积极寻求政府部门帮助,申请办理生产急需车辆的道路特别通行证,并积极配合做好车辆管理及人员防疫工作,有力地保障了现场生产。

记者获悉,轨道1号线一期工程全长58公里,共有25座车站和24个区间。截至目前,全线25座车站中,12座车站主体封顶,8座车站进行主体结构施工,3座车站进行土方开挖及围护结构施工;2座车站(汽车总站、大朗站)未进场。全线24个区间中,6个区间贯通,11个区间进行盾构掘进,2个区间进行桥梁施工。盾构累计掘进20.088公里,架梁累计3.704公里,占区间设计总量的47.3%。
此外,2022年由东莞交投集团负责承建的在建项目有16个,筹建项目26个,共计42个。本年度已下达的省市重大建设项目共13个,省市重大预备项目9个。2022年度计划完成投资81.07亿元,第一季度完成投资13.9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