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东莞韧性②| 战新产业企业:创新驱散疫情影响,赛道景气依旧

核心提示:

疫情考验企业的抗压能力,更展现企业的强大韧性。

“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一季度订单仍有30%的增幅。”日前,广东科视光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科视光学”)总经理王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记者近日从多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了解到,虽然受疫情影响,但处于上升期的行业赛道景气依旧,伴以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构筑起企业应对疫情的“护城河”,增强对抗疫情的“免疫力”,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在疫情下持续前行的法宝。

▲4月21日,媒体记者在广东科视光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实地采访

多家企业订单逆势上涨

一季度受疫情影响,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订单情况如何?

“一季度订单增加30%,预计全年营收为4.5亿元,相比2021年的3.2亿元有大幅增加。”广东科视光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科视光学”)总经理王华告诉记者。

该公司是一家PCB直接成像设备,泛半导体直写光刻设备及LED全自动、半自动曝光设备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PCB直接成像设备是印制电路板的必备工具之一。印制电路板作为“电子产品之母”,广泛应用于通讯电子、消费电子、计算机、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医疗器械、国防及航空航天等领域。

位于松山湖的广东博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博迈医疗”)一季度的数据同样呈现强劲态势。成立于2012年的博迈医疗一直从事血管介入类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和销售,是中国目前冠脉球囊导管行业中年出口量最大的国产企业。

“受到疫情影响,公司一季度营收预计增长40%。”博迈医疗董事长李斌表示,博迈医疗2021年的增幅同样强劲,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6.16%。

“今年以来,公司订单一直在增加。3月份进入行业旺季,订单同比去年增加3倍。”东莞市中麒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下简称“中麒光电”)总经理孙明表示。

中麒光电2018年成立,是专业从事研发、生产、销售MiniLED与MicroLED应用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搭建了国内首条全自动化MiniLED新型显示模组生产线,具有国际领先的巨量转移设备及微间距量产的自助研发技术。

“作为国内领先的智能控制与运动部件服务商,一季度,智赢公司产值同比增长约38%。今年的营收目标是2.5亿元,相比去年的1.6亿元,会有大幅提升。”东莞市智赢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赢公司”)副总经理李琼表示。

智赢公司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约56%。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不利影响,智赢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仍实现同比增长超过40%,并有望在2022年继续维持高速增长。

疫情黑天鹅影响一时的业绩,阻拦一时的物流运输,但对于企业而言,更多仍在自己原本的航道上破浪前行。

据东莞市税务部门通过对全市规模较大的36家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开展问卷调查,尽管有疫情、出口受阻等不利因素,全年订单稳中有增的占比仍然有61.3%,对行业发展前景乐观的占比高达83.9%。

创新驱动,推进国产替代

疫情之下,企业高速增长的密码是什么?如何产生疫情的“免疫力”?在记者对多家企业的访谈中,创新成为企业逆势增长的关键词,国产替代成为企业愿景。

▲广东科视光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线

在科视光学的发展历程中,2019年5月8日成为该公司的一个关键节点。在这一天,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研发,该公司独家研发的业界首台双面半自动曝光机成功问世,对行业形成颠覆性的效率提升,提升该领域在产品生产50%的效率。

技术研发势力让科视光学保持强劲的竞争力。同时,随着近年来掀起“机器换人”浪潮,该公司迎来高速发展阶段,营收逐年攀升,从3000多万元飙升至2021年的3.2亿元。

在王华看来,疫情阻拦的是企业一时的运行,无法改变行业赛道本身的航向,处于上升期的企业自然会迎来快速增长态势。

“今年预期营收可以达到4.5亿元,很有信心。目标是未来几年内,在PCB直接成像设备领域推进国产替代,打破国外品牌对于国内高端市场的垄断情况,加速国产替代的进程。”王华表示,希望未来在该领域占领8成以上的市场份额。

截止至2022年4月,公司累计申请发明专利62件,授权发明专利17项;累计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89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82件,成功研制出高性能的PCB直接成像设备、泛半导体直写光刻设备、LED全自动曝光机等高端设备,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技术实力可见一斑。

科视光学的研发投入占比10%,同时,和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展开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的进度。

▲广东博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博迈医疗高度重视研发投入,2022年预计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超20%。“医疗行业是一个长期的赛道,不是说今年投入明年就可以见到效果的。公司深耕行业10年,拥有业界最顶尖的技术实力,这成为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李斌表示。

▲东莞市智赢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智赢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技术研发,积极与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近三年每年均维持高比例研发投入,研发费用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

东莞市税务部门数据显示,在对全市规模较大的36家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的调研中,在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数字化改造等方面有资金投入的占比为71.0%,普遍反映今年全年预计保持增长态势。

如果梳理,不难发现,无论是切入第三代半导体行业的中麒光电,还是进入PCB领域的智赢公司,以及被成为“永不落幕的朝阳行业”的生物医疗行业的博迈医疗,其所在赛道均为东莞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来自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一组数据彰显今年迈入“双万”新起点的制造业名城的经济韧性和未来发展前景。

数据显示,截至4月15日,东莞实有市场主体150.27万户,同比增长10.89%。值得注意的是,以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表现十分亮眼——近半年来平均每月新增1367户,累计达7.14万户,同比增长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