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山博头村,生活垃圾分类引导员队伍为村民开展垃圾分类引导服务;在高埗镇,垃圾分类示范路线让市民在开心游玩之余还能增长知识;在大朗第一小学,因出色的垃圾分类工作,该校获评“全国垃圾分类样板学校”……
2021年,东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省住建厅组织开展的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估中名列前茅。
东莞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逐步完善,垃圾分类示范社区和示范小区建设成效明显,垃圾分类宣传走心、创新,深受群众的欢迎。市民群众的文明意识在宣传中不断得到提升,垃圾分类逐渐成为城市文明新风尚。

宣传走心,垃圾分类观念深入人心
从高埗镇文化广场,经中心西路,再到振兴路,沿线设有生活垃圾分类宣教馆、学校、公园、农贸市场、社区卫生中心等公共机构垃圾分类示范点,把所有点位串联起来,便是高埗镇垃圾分类示范路线,市民群众在开心游玩之余还能增长知识。
高埗城管联合玉兰女子城市执法服务中队的“小姐姐们”开展系列垃圾分类深度体验式活动,让居民深入全面地了解垃圾分类全链条建设成果和垃圾分类工作流程,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必要性,自觉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共同建设美好生活环境。
今年1月,位于厚街社区鳌台公园的厚街镇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宣教馆正式对外开放,该宣教馆共分展览区、体验区、课堂区和村民活动区4个功能区域,生动形象的展示,有趣的互动,展现了垃圾分类的全链条收运处理体系,吸引不少家长带着小孩前来打卡。
为了提升市民群众垃圾分类意识,东莞成立由市生活垃圾分类办、市文明办、市委网信办联合牵头,各级各部门共同参与的东莞生活垃圾分类大宣传机制,充分发动各级党员、妇女、志愿者等力量,在全市范围全面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开创“东莞生活垃圾分类‘五进’宣传志愿服务活动”品牌,全力打造高流量事件带动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借力东莞篮球明星队,打造东莞生活垃圾分类专属代言IP,创作推出首批短视频《不服来战》,网络播放量超120万次……东莞全方位、立体式引导市民关注并有序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方式趣味、创新,深受市民群众的欢迎,让垃圾分类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进行“四分类”,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以前“一个桶”,现在“四个桶”;过去“减源头”,而今“再利用”;曾经“嫌麻烦”,时下“好习惯”……市民群众正在逐步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茶山镇博头村不少村民一开始对垃圾分类也有较大抵触情绪,该村使出妙招,实现了村民从“不愿分”到“乐意分”的思想转变。
博头村组建了生活垃圾分类引导员队伍,分时段驻点于村里的分类垃圾亭,为居民提供分类引导服务。博头村还实行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制度,进一步增强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垃圾分类引导员在东莞多个地方存在,他们就如同守门员,引导市民群众正确认识垃圾“四分类”的重要性,掌握生活垃圾正确分类投放的小技能。
记者从市生活垃圾分类办获悉,2021年以来,东莞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目前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实行“四分类”,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及其他垃圾,分别对应蓝色、红色、绿色和黑色收集容器,基本形成了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模式。
对于厨余垃圾,东莞建立“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处理链条,建有麻涌、市区两座餐厨垃圾集中处理厂,8座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备。对于有害垃圾,东莞建立了“镇收集、市运输处置链条”,目前全市已建成693个有害垃圾投放箱房。对于可回收物,东莞建立“培育龙头、规范市场”链条,已建成1353个可回收物便民交售点,推动可回收物回收增量和其他垃圾末端处理减量。对于其他垃圾,建立“无害化、减量化”处理链条,东莞现有其他垃圾运输车辆约531辆,建有五座环保热电厂,焚烧能力达14250吨/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成效明显,垃圾分类渐成文明新风尚
垃圾分类对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东莞,夯实城市文明之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循序渐进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在建成分类体系的基础上,东莞实现城区232家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全覆盖,并在全市建成一批垃圾分类示范片区。
2021年,松山湖、滨海湾、莞城街道、东城街道、南城街道、万江街道,以及茶山、清溪、凤岗、谢岗、高埗、横沥、道滘的镇区范围,基本建成垃圾分类示范片区。
在横沥镇,作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的山厦村100%区域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山厦村合理设置多个生活垃圾分类亭,配置适量的四分类生活垃圾收集容器,还设置了可回收物便民交售点,基本完善了生活垃圾分类基础设施设备。
“实行垃圾分类,刚开始多少有点不太适应,但眼看着环境越来越好,也就理解了。”山厦村村民张小姐说,村里通过不断的宣传和推广,带动家庭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提升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走在位于东城街道的万科·中天城市花园,时不时能看到居民拎着两三个垃圾袋,熟练地将不同类别的垃圾投放到相应的分类垃圾桶里。
墙体、电梯间,随处可见垃圾分类宣传标语;分类亭里,分类垃圾桶摆放整齐,指引牌详细介绍垃圾如何分类,还有语音播报提醒居民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目前,全市已创建79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和566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结合“千点示范工程”,共打造1400个垃圾分类示范点。
垃圾分类关系着市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也是城市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接下来,东莞将持续巩固提升“3+3”垃圾分类全覆盖效果,28个镇实现“1+1”示范片区垃圾分类全覆盖,持续开展“千点示范工程”,引导市民群众从我做起开展垃圾分类,使垃圾分类理念成为一种自觉行为,让垃圾分类成为全社会的新风尚,开启更加美好的绿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