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话莞|莞式“小微执法”见力度、显温度

近日,大朗一男子因粘贴“牛皮癣”被罚扫三天地;洪梅一男子因无照乱摆卖被罚款;企石有商家因“门前三包”落实不到位被行政处罚……在东莞,曾经看似不起眼却对市容市貌影响较大的“小微违法”行为,如今有了“小微执法”来治理。

什么是“小微执法”?顾名思义,“小微执法”是指城管部门执法人员对虽然情节轻微但影响环境卫生和市容秩序的行为,如乱扔乱堆、乱投乱放、乱拉乱挂等,进行快速查处罚款结案的执法机制。

作为探索城市管理精细化、常态化的创新方式,“小微执法”着眼于“小”,立足于“快”。对于影响市容市貌的行为,如若教育劝导不管用,便可实施“小微执法”,对当事者进行相关处罚。目前,东莞多个镇街已开出罚单,“微执法”显示出“大威力”。据悉,自“小微执法”机制实施以来,城管部门的执法工作效率有了大幅提高,城市“六乱”等现象得到进一步遏制。

开展“小微执法”,处罚不是目的,而是通过执法促进市民文明习惯养成,涵养市民法治意识和道德素质。令人欣慰的是,莞式“小微执法”见力度,更见温度,动真格的执法与柔性劝导相结合,感化当事人主动配合执法工作。大朗城管针对一男子非法粘贴“牛皮癣”的行为,选择了以三天义务环卫作业作为处罚,既彰显了执法的态度,也传递出了执法的温度。

城市精细化管理重在下足“绣花”功夫。执法加普法,执法更有力。城管部门探索教育宣传日常化、制度化、精细化,形成执法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宣教“闭环”,做好群众的普法工作,让“小微文明”宣传深入百姓生活,从而让城市管理工作赢得更多市民的理解和支持。

东莞是我家,文明靠大家。作为市民,我们也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向“小微违法”说不,拒绝乱扔乱堆、乱投乱放、乱拉乱挂,人人争做文明使者,主动引导家人朋友养成良好习惯,共同维护良好的环境卫生和市容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