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据史书记载,东莞荔枝种植已有千年历史。自古以来,莞荔便以色、香、味俱佳闻名中外,享有“荔枝之乡”的美誉,东莞荔枝更被誉为“岭南第一品”。近年来,东莞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围绕荔枝这项特色农产业,坚持科技兴农导向,多措并举,大力推动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其注入新一轮生机与活力。

荔枝产量减少,荔农收入不降反升?
蝉鸣夏至,东莞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荔枝飘香季。但自进入汛期以来,东莞持续出现的强降雨天气造成荔枝减产明显,成为产量“小年”。

以往遇上这种年份,荔农因为处在荔枝成熟上市的最后冲刺期,往往内心焦虑,但今年拥有超过200亩荔枝林的大岭山荔农李暖华却一改往常,十分淡定。“按照统计,我们去年收成大概有10万千克,今年受天气影响,应该产量会减半。今年农业部门有一个政策,我们有农业保险,在政府的帮助下,基本上大部分的农户、包括我们,今年都买了这个农业保险。”

“今年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的业务员对农户一一进行拜访,对国家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进行一对一宣传、发动。”东莞人保财险总经理助理陈国锋介绍说,“今年做了2000亩荔枝林保险,是一个比较大的进步,覆盖率也明显提升。荔农个个竖起大拇指!”
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国家支农惠农政策落地落实,不仅为荔农一举解决了以往“看天吃饭”的老大难问题,同时还提升了荔农的整体产业意识,从而带来“产量减少,收入不降反升”的可喜变化。
李暖华告诉记者,今年由于是小年,因此糯米糍、桂味的价格也上涨明显,其中,糯米糍当前市场均价约为30元/斤,桂味约为20元/斤。

科技创新为荔枝产业振兴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采访期间,记者看到从东莞市区以及周边城市驱车前来现场采购的客户,络绎不绝。市民杨女士就是其中一位。她告诉记者,知道今年是荔枝产量小年,因此特地提前赶来,给家人采买东莞荔枝,顺便现场采购一些快递发送给北京的老师和朋友。“去年有朋友带我们来过这里,觉得这边果园的荔枝口感很好,所以今年就继续来了。”

以科技创新为荔枝产业振兴发展持续注入动能,是近年来东莞大力推动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大“法宝”。通过主动承担(参与)国家、省、市科研项目,组建科技专家服务团队针对重点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对荔枝产前、产中和产后提供全程技术指导服务;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等方式,使东莞荔枝在优质品种种植培育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目前,广东省主推的十大荔枝品种中,东莞选育的岭丰糯、冰荔、观音绿、唐夏红4种在列。东莞市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全市荔枝优质品种占比超过80%,处于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主栽品种以糯米糍和桂味为主,约10万亩;还有岭丰糯、冰荔、观音绿、唐夏红等地方特色品种约1万亩。

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科研人员马锞:“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收集荔枝种质资源,从中选育一些优质的品种;另一方面,我们通过杂交育种的方式,利用选育的这几个优质荔枝品种的优良性状进行杂交,看一下今后能否继续选育出一些品质更优异的品种!”
荔农李暖华:“我们一直在培育新品种方面不断努力,不仅跟老一辈的农户去交流,还有上级相关部门对我们的指导,两方面结合,加上不断地去改良,看有没有新的好品种。我们要传承老一辈农民种下来的树,去守护、发展好荔枝这个拳头产品。”

推动荔枝从“小特产”到“大产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科技兴农主导向,东莞聚力打好产业、市场、科技、文化“四张牌”,推动荔枝从“小特产”到“大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媒体传媒公司负责人刘万成:“我们走进果园,手把手教他们,帮助果农实现现场直播带货,帮助当地果农拓展更多销售渠道,帮助果农实现自我宣传。”
今年,东莞择优打造“莞荔”著名产区,在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基础上,扶持建设1个荔枝高质量发展示范区、5个万亩省级荔枝专业镇、10个千亩省级荔枝专业村、50个荔枝示范园,助推东莞特色荔枝品种“走出去”,以国家荔枝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促进千年莞荔振兴提速。

大岭山镇镇长叶晓华:“大岭山镇荣获全国‘一村一品 一镇一业’荔枝示范镇称号,接下来我们继续用好网销平台,加强与湖南等地的农批市场合作,联合中荔集团开发对RCEP国家荔枝出口业务等方式,全面拓宽‘线上线下 国内国外’销售网络,积极探索‘荔枝+休闲’‘荔枝+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记者 谢慧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