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社科联主席团建言文化强市策略

7月14日下午,市社科联、东莞市城市文化研究中心共同召开“社科专家话城市名片”专场研讨会,聚焦探讨“东莞城市文化及城市名片”。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市社科院院长张卫红主持会议,市社科联主席团、副秘书长等14位社科界专家学者出席。 

“双万城市吹响奋进号角,为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再出发、开新局赋予了新的生命。对于东莞而言,打造文化强市既是东莞站在“双万”新起点上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承担新时代新使命的必然要求。

此次研讨会旨在深入挖掘研究东莞的丰富内涵,加快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焕发城市文化新气象,进一步打响东莞的城市名片,为东莞下一阶段文化强市建设把脉献策。今年6月份以来,围绕“东莞城市文化、城市名片”这一主题,东莞市社科联、社科院组织省社科老领导,市社科院研究人员,在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园区、镇街宣传办、文广中心负责人及当地文化学者等约120名市内外社科工作者深入研究和讨论,已举办了11场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是第12次。 

会上,专家学者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大家普遍认为,东莞已进入“双万”城市新发展阶段,在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加快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打造我市城市名片、推进文化建设正当其时。相关课题组提出的“一条主线”“两个目标”“四张名片”(近代史开篇地、国际制造名城、潮流东莞、篮球城市)和“七大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改革开放文化、潮流文化、体育文化、莞邑文化、生态文化)基本涵括了我市现有城市文化基础和城市发展优势,能鲜明体现东莞特色和未来发展方向,站位高、视野广。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充分肯定了“国际制造名城”城市名片。他们表示,东莞制造素来闻名中外,更是有“东莞塞车,全球缺货”的美誉。制造名城,得到国内外各界广泛认可,且极具东莞特色,很能代表东莞,作为城市名片十分适合。

在研讨中,大家踊跃发言,积极建言献策,共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可以考虑加上与法治相关的内容元素。近年来,东莞分别在2017年与2022年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项“长安杯”,平安东莞建设成效获得高度肯定。法治文化在社会治理、营商环境等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长足的作用。

二是可以考虑加上“包容”等能体现人与城关联的元素。东莞已建成“双万”城市,而千万人口中,外来人口占比很高。能容纳这么多外来人口在莞扎根落地、安居乐业,正说明“包容”是城市底色之一。“海纳百川,敢为人先”也是标志性的东莞精神。人与城共生共荣,共同发展,才成为了如今的“双万”新城。

三是要促进文旅融合,进一步推进文化强市建设。面向未来,打造我市城市名片、建设城市文化是为了建设文化强市,推动东莞高质量发展。特色景点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一座城市,也会成为城市的一张响亮名片。东莞要推动发展大型文化旅游项目,将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焕发城市文化新气象。

四是在文字表述上可以更为精炼,提高辨识度和认同度。在历史上,东莞是一座充溢翰墨芬芳的岭南古邑,这里先后出现了陈伯陶、邓尔雅、容庚等一批批名家大儒,其文化发展可谓“秀甲岭南”。

深入研究和阐释东莞城市文化、城市名片,是提升东莞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展现东莞经济发展、历史文化和城市精神,增强市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的重要举措。对内能推动城市名片成为东莞全城“共同话题”、引发全民关注,对外将成为东莞推广城市形象的引爆点,为吸引人才、企业、项目、资金来莞营造良好的城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