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科技范十足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和中国散裂中子源,在以荔枝为代表的农林领域,东莞同样吸引了一批优秀的科研工作者,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马锞就是其中一位。
2008年初,当时还在华南农业大学读研二的马锞跟随导师的课题来到东莞,从此就再也没有离开。
“东莞是传统荔枝优质产区,这为我们开展科研搭建了好平台。”马锞说,荔枝是东莞的名片,选育出更多更好的荔枝新品种,提高果农的种植收益,进一步打响东莞荔枝知名度始终是自己工作的动力和责任。
东莞“冰荔”,俗称荔枝界的宾利,外观艳红、口感嫩滑,是与众不同的高端优质荔枝品种。
上个世纪90年代,“冰荔”被农业科技工作者发现。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冰荔”的丰产性很差,因此一直未得到有效的种植和推广。
2009年起,马锞着手开展“冰荔”品种的选育工作,开足马力攻克“冰荔”不能丰产的难题。
“品种再好,但结不了几颗果,也没人愿意种。后来,我们不断研究‘冰荔’的开花结果特性,解决了种植瓶颈。”马锞告诉记者,“冰荔”打出了东莞荔枝的品牌效应,给了果农信心,促进了新品种的推广,也加速了东莞荔枝产业的发展。
现如今,马锞已经选育了4个荔枝新品种,使得东莞荔枝的优质类型得以进一步丰富。
于此同时,在马锞看来,荔枝是一款“娇贵”的水果,需要精耕细作、精心呵护。在拥有好的品种的前提下,也要配套好的种植技术,让荔枝种植实现更低成本、更高产量。
在这一背景下,马锞主持研发了荔枝省力化栽培技术。通过果园生态改造、管道喷药施肥以及简化技术操作等手段,让荔枝的枝头挂满了果,也为农户减少了至少一半的种植投入。
2019年,该项目成果还获得了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并且仍在不断升级迭代中。

马锞(右一)指导果农科学种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