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出租屋托管的常平探索

常平镇流动人口超50万,约2/3的流动人口居住在镇内的27087栋出租屋里。图为金美村围内旧村试点区

民警陈建勋、网格员小任和管理员老杨三人组成了金美村平房、瓦房类出租屋托管式管理办公室的第一支“管家”团队

“管家”团队代表社区与房东签授权委托书

流动人口管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对于流动人口近千万,独栋出租屋超40万栋的东莞而言,出租屋管理一直是市、镇两级政府治安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东莞也一直都有着“管好出租屋,治安好一半”的说法。

2018年底,《东莞市出租屋治安与消防安全管理条例》出台后,东莞出租屋安全隐患整治率持续提升,但在不少镇街的老村旧围里,仍有一批难啃的“硬骨头”出租屋。这些出租屋因信息采集难度大、治安条件复杂,成为这几年治安案件、电信诈骗案件,甚至刑事要案的高发区域。

这些“硬骨头”要如何啃?通过4个月试点,让7个试点区接报有效警情同比下降68.6%的常平镇出租屋“托管式”管理模式,于全市而言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个思路”抓落实

常平镇62.7万的实有人口中,流动人口超50万,全镇约2/3的流动人口居住在镇内的27087栋出租屋里。其中,老旧平房、瓦房类出租屋9153间,占总数的33.79%。

《东莞市出租屋治安与消防安全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后,常平镇委、镇政府按照先易后难的工作思路,对出租屋管理工作进行重点攻坚,并于去年初,完成了对镇内基础条件较好、管理难度相对较低的出租屋信息化管理,“人屋”信息采集效率和出租屋安全隐患整治率持续提升,基本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动态准。紧接着,常平公安分局又开展出租屋分级分类管理,进一步巩固前一阶段的整治成效。但是,这些做法并不能直接适用到老旧平房、瓦房类出租屋的管理上。

据常平公安分局局长钟锦志介绍,老旧平房、瓦房类出租屋基本都聚集于本地村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集聚的旧村旧围中,这些房屋,如今都非本地村民的实际居住房产,房东们为了不让这些房屋闲置而将其出租,并不以此类出租屋收益作为主要经济来源。因此,对日常的规范管理意识和积极性不高,且部分房东年龄较大,使用科技信息化管理意愿不强甚至抵触,个别出租屋房东甚至已移居香港、澳门,使得该类出租屋长期存在着信息底数不全面、动态管理不到位,极易形成管理“盲区”,甚至发展成为藏污纳垢的洼地。

为此,常平公安分局还专门对平房、瓦房类出租屋警情发案比例与居住人口占比两项数据进行分析比对。推行试点工作4个月后的一项数据也基本印证了分局的判定:全镇“二标四实”信息采集,新增实有人口采集数43403人!

“结合去年我镇发生在平房、瓦房类出租屋的几宗要案的分析,我意识到,破题已是刻不容缓。”钟锦志说。

面对这样的老大难问题,常平公安的破题切口在哪?

“这两年,疫情防控期间,一些优秀的花园物业管理模式给了我们启发。”钟锦志说。这一思路引起了常平镇委镇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在结合常平实际进行了多次研究后,初步确定了由村(社区)建立专职管理办公室开展“托管式”管理,由公安牵头搭建平台,由村社区履行管理主责。

重任之下,常平公安分局根据前期调研各村的人口、经济结构和出租屋管理工作实际,按照“先行先试、率先探路、率先突破”工作原则,选定了金美村围内东巷瓦房为试点区域,试点推行托管式服务管理模式,并以此为蓝本样板,选取了板石、朗贝、上坑、元江元、司马、陈屋贝等另外6个村(社区)结合自身辖区实际铺开试点工作。

“为了让相关职能部门形成有效合力,我们将乡村振兴战略、人居环境改造、背街小巷文明创建等一些政策任务,串入了这项工程当中,将老旧平房、瓦房出租屋管理改革作为这些政策的落地点,撬动了人财物等各方资源全力支撑,激发了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参与积极性,如试点区上墙的漫画是文明办做的,崭新的路灯是城管装的,板石旧村村口的‘榕树下讲堂’是教育、妇联等部门开设的。”常平镇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罗成基介绍说。

5个“+”破困局

“陈警官,刚刚巡查时,又遇到了想租房的群众。”“记得做好租户信息排查与录入,并把租赁合同、租金,还有押金带回社区统一管理。”烈日之下,正在辖区巡查中的金美村社区民警陈建勋接到了金美村平房、瓦房类出租屋托管式管理办公室专职管理员老杨的电话。

最近几个月类似这样的电话,陈建勋每周都能接到几个。电话那端的老杨,是陈建勋今年在村里的新搭档,除了老杨外,还包括网格员小任。从今年4月起,他们3人组队,成为了金美村平房、瓦房类出租屋托管式管理办公室第一支“管家”团队,专门负责村里内围旧村300多间平房、瓦房类出租屋的租赁与管理服务。三人分工明确,职责清晰,住在围内旧村的老杨负责区域内租户的民情动态信息更新收集;小任则根据老杨反馈的信息进行巡查走访、隐患排查、便民代办、矛盾调解等日常一线工作;兼任村副书记的社区民警陈建勋负责信息把关、资源协调以及棘手问题的调解。

“围内旧村的房东,由社区出面建立联络,并之与签订《‘管家式’服务授权委托书》,争取到主要的管理权限。租户要租房,没问题,按照委托书里委托人的租金价格谈好租金后,承租人必须纳入社区的规范、统一精细化管理,包括租赁、租金、押金都由社区统一管理,反向倒逼租客积极配合信息登记,做到了‘人来登记、人走注销’,确保了试点区域内各项数据鲜活有效。加之对6个出入口的物理围闭和新装的29路双向‘慧眼’,一旦试点区域内有不稳定因素,我们很快就能发现介入。试点至今,我们的试点区一直保持接报零警情。”为此,陈建勋特意讲述了发生在5月13日的一宗案件,当天社区专职管理员在巡查中发现试点区内新增了2名入住人员,但屋内却停放了4辆电动车。管理员将这一线索反馈到警务室后,民警顺藤摸瓜成功抓获2名盗窃嫌疑人,并成功追回被盗车辆。

常平公安分局将这种“托管式”管理模式,提炼总结成了5个“+”。除了金美村试点案例中所体现的“托管+专职”管理、“物理+科技”安防外,还包括“一战+多元”服务、“人文+平安”宣防、“区域+全面”辐射三大举措。

“一战+多元”服务,指的是设在村(社区)的1个专职管理服务站的日常动态信息采集更新,与警务大数据、义警驻点、群众反馈等多元信息反映渠道。这些渠道的设立,使得管家团队的触角深入到了试点区域的最基层,最大限度地把问题发现在萌芽、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起始。以记者当天在金美村的采访过程中遇到的一个案例为例,住在旧村内围东巷的义警胡女士在晚饭时,收到邻居求助,前来探望他的表弟已失联两天,胡女士立即将信息反馈给社区民警陈建勋。经查,该失联人员因醉酒与人发生矛盾正在接受治安处罚。陈建勋立即介入,对胡女士邻居及其表弟进行普法教育。

“人文+平安”宣防,体现得最为直观,包括试点区内的特色文化墙以及“榕树下讲堂”之类的百姓文化活动阵地等。“区域+全面”辐射,则是指试点探索到的可复制经验,尤其是找到了理顺村(社区)两委、警务室、出租屋房东三级之间的关系的方式:通过“托管式”协议约定,推动形成的出租屋管理工作中,矛盾纠纷、群众服务事项受理、流转、交办、督办、反馈闭环管理举措。

“三个转变”显成效

常平公安分局数据显示,自推行试点工作以来,常平镇7个试点区已建立101人的人口协管员专职队伍,实现对试点村3160间平房、瓦房类出租屋的全量登记,新增登记入住人员3677人,基本上实现了“人来登记、人走注销、动态管理”,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改变了平房、瓦房类出租屋无人管理或管理混乱的状况。同时,推行试点工作有力带动全镇“二标四实”信息采集的水平提升,新增规模性出租屋登记数3198栋,新增实有人口采集数43403人,排查安全隐患43处,化解矛盾纠纷200余起。

治安形势的根本好转,也为各试点区域更深层次的综合治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带动了综合执法、文化、卫生、妇联、教育等职能部门和群众的积极性。目前,借力“托管式”管理模式,常平镇已打造出融合特色文化、乡村振兴、卫生健康以及消防、交通安全、防诈、防盗、禁毒、防溺水、法治宣传等平安文化元素的特色文化墙36面,大型平面宣传广告33面。往日“脏乱差”的老村旧围,如今在社会各界的齐抓共治之下,人文气息和平安文化氛围蔚然成风。

金美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任炯良告诉记者,紧邻村委办公楼的围内旧村,一直是村里的一块心病。以试点区之一的围内东巷为例,仅9000平方米的区域内就密集聚集了356间老旧房屋,400多名租户,区域内巷道交错、出入口众多,盗窃、打架、诈骗等治安问题尤为突出。

“很早的时候村里就想过整改,但由于成本过高,几个整改方案都没能得到村民认可。现在的这种模式,不用大动干戈,还有乡村振兴战略、人居环境改造、背街小巷文明创建等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支撑,村民们举双手支持,尤其是看到旧村里一幅幅漂亮的文明警示漫画、一条条干净卫生的巷道后,许多村民还专门组团到村委会给我们打气、提建议。”任炯良说。

东莞城市学院公共管理学教授赵书山认为,人口管理是社区治理的核心,管住人就管住了治安、管住了稳定、管住了安全。而常平镇这套由公安分局搭台,村(社区)担起主体管理责任,通过植入专职“管家”团队的平房、瓦房出租屋“托管式”管理模式,也正是抓住了“人”这一治理核心要素,科学地衔接各项政策工程,最终实现了老旧平房、瓦房类出租屋管理由粗放管理向精细服务、由藏污纳垢向平安稳定、由杂乱无序向舒适宜居的“三个转变”,于东莞大部分镇街而言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

“出租屋管理,是管理也是服务。这项工作是由一个从硬件管理提升到安全自觉意识的过程。探索社区服务深入出租屋管理,通过社区服务触角的延伸,建立包括出租人、承租人在内的和谐互信自治的管理方式,这才是解决硬性管理之外的软性服务,更有助于激活群众内心的安全感、归属感。我们民警在基层执法的过程中,不能为执法而执法,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在大量繁杂的基层警务工作实践中进行总结和提炼,以‘跳出公安看社区、跳出警务抓治理’的思维视野去进行思考,构建基层社会融合共治效应,探索出符合辖区警务实情善治之道。”钟锦志说。

常平出租屋“托管式”管理模式

5个“+”

“托管+专职”管理

“物理+科技”安防

“一战+多元”服务

“人文+平安”宣防

“区域+全面”辐射

成效

通过4个月试点

●7个试点区接报有效警情同比下降68.6%

●已建立101人的人口协管员专职队伍

●实现对试点区3160间平房、瓦房类出租屋的全量登记,新增登记入住人员3677人

●老村旧围出租屋基本实现了“人来登记、人走注销、动态管理”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