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 东莞答卷| 国资委:服务我市科创制造强市建设大局 国资国企肩负新使命开启新征程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十年大征程,十年大改革,十年大发展,十年大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国资委以党建引领,聚焦“两个维护”,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深化改革,着力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作用,服务我市经济发展大局。

■东莞市国有企业党建基地

党建引领

筑牢国企改革发展“根”与“魂”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在东莞市国有企业党建基地展览室,一件件实物、一张张图片资料,讲述着东莞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这个选址在东莞首批国企诞生地——鳒鱼洲的党建基地,首次全面的对东莞国资国企发展历史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彰显历代东莞国企人的使命和担当。

自2021年6月正式启用以来,市国资委依托该基地举办“国资国企干部课堂”等党建活动,充分发挥基地教育培训作用。同时利用基地作为“阳光雨”党群服务中心平台作用,以点带面,延伸国企党建服务。

党建引领国企高质量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东莞市国有企业党建基地的党建实践,是市国资委以党建引领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市国资委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地讲政治、抓政治,不断推进党的领导有机融入公司治理体系。

推动市属国企层层落实“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推动落实国企党组织会议“第一议题”制度。

持续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机制,全面推动市属一级企业实现党建入公司章程、党委书记和董事长“一肩挑”、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三个全覆盖”,切实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

开展市属国企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将党建考核结果按30%的权重纳入企业年度整体考核评价等等。持续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以党的最新理论指导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思想引领力强,党的理论武装常态化;政治领导力强,领导作用发挥制度化;发展推动力强,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化;组织凝聚力强,基层党的建设规范化;基础保障力强,党建责任落实精细化。今年,市国资委结合贯彻落实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和党委2022年度党建工作要点,以“五强五化”为主要目标,开展示范党组织创建。

一批批承担我市重大战略部署、重大改革任务、重大工程建设项目、重大民生项目的国企党组织积极落实响应,“五强五化”工作稳步推进。在市国资委党委领导下,市国资国企系统党组织战斗力、执行力不断增强,党建工作质量全面提升,夯实市属企业“根”和“魂”。

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近年来,市国资委不断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出台《市国资委党委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实施方案》,深入贯彻实施党支部工作条例和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在市委市政府、市国资委的正确领导下,各市属国企不断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红色根基。

2020年6月,东实集团启动“城市工蜂”党建品牌建设,以重大项目建设为主要载体,成立“党员突击队”在关键时刻攻克“急、难、险、重”任务,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2021年2月,为解决莞港跨境运输面临的堵点痛点,东莞港湾区快线集团党支部聚焦企业物流问题,立足港口行业特点和“湾区快线”网络布局优势,成功开通“莞港”水运专线,为莞港进出口企业搭建了畅通、高效、低成本的海上生命线。

近年来,东莞市科创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党支部组织党员深入一线,了解企业融资困境及需求,推出“总对总”批量担保、科技信用担保系列、分离式保函等金融产品,帮助企业获得金融“活水”,保障重大项目投资建设;

“一企一品”党建工作品牌,“党旗在国企基层一线高高飘扬”行动等基层党建活动开展如火如荼。大力推动市属国企把党组织建在生产经营单元、项目工地上,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此外,2021年以来,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市国资委专题研讨和开展“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共开展了365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0177场,共有33016名志愿者参加。全面推进“双报到”,全市国资系统党组织共11934名在职党员到驻地社区,开展党建共建活动,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党风廉政建设正本清源。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是凝聚伟大力量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市国资委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出台《市国资委党委进一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层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做好党委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办好纪律教育学习月和三纪教育培训班,大力开展警示教育,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出台实施《东莞市市属国有企业商务招待管理暂行办法》,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坚决防反弹回潮、防隐形变异。传承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加强警示教育,强化工作管理,全面筑牢廉政防线。

焕发国企活力

推动国资国企

在新时代中革新奋进

国有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重要主体,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建立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改革方向,让国企真正能够在市场经济“海洋”中学会游泳。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国资委紧跟中央步伐,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国企改革为企业注入澎湃动能。

2020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正式实施。市国资委深入贯彻落实相关工作部署,抓住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推动企业瘦身健体、优化管资本方式等关键环节,扎实推动我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在市国资委指导下,市属国企东实集团在环保产业、产业援疆等资金需求大、运营收益期长的领域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很快弥补了资本短缺的问题。

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方式,东实集团快速而精准地整合到优势资源,为企业及时弥补关键短板、抓住战略机遇、实现快速发展。至2021年底,东实集团实现营业收入51.45亿元,净利润2.38亿元,较2019年分别增长了80.57%、224.45%。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期间,东莞水务集团以“三项制度改革”作为企业改革的抓手,建立完善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六能”机制,持续推动市场化经营机制各项措施走深走实。

通过全面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健全选人用人制度体系、探索建立中长期激励约束机制等手段,东莞水务集团人才结构和层次持续优化,干部配置日趋完善。形成“80后”“90后”为主体的梯形年龄结构,管理团队更加富有朝气和活力,管理效能显著提升,经营活力显著增强。

混合所有制改革为企业撬动社会资本提供了强力支撑,支持国企迅速扩大。“三项制度改革”不断企业优化人力资源结构,降本增效,等等。一项项切实有效的改革措施让国企换发新活力,走上发展快车道。

58项重点改革任务圆满完成。

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见滴水而知大海。三年来,我市国企改革取得诸多成效,这其中离不开市国资委的正确部署,坚强组织。

回顾过去几年,市国资委高水准编制了一系列规划文件,明确“十四五”时期一年、三年、五年等时间段的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任务部署。目标明确、路径清晰、责任到位、落实有力,为市属国企改革发展画出了蓝图,指出了道路。

规范董事会建设,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市属国企全部完成公司制改革,企业董事会应建尽建。落实董事会职权,出台多项配套制度,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厘清“三会一层”权责边界。

开展清退并转等行动,为企业瘦身健体。深入开展“两资”“两非”、治理亏损子企业和“僵尸企业”处置等专项行动,全面推进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优化管资本方式;实现全市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完成市国资委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定工作,实施监管事项清单管理。

目前,在市国资委领导下,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体任务基本完成,58项重点改革任务均已完成,市属国企展现新生机、焕发新活力、再启新征程。

心怀国之大者

国资国企勇担当

服务我市经济、民生大局

近年来,受疫情和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东莞经济承压前行。市国资委坚决服务我市发展大局,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推动市属国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力以赴助力我市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实现经济稳增长。

重大项目投资筑牢经济“压舱石”。

重大项目建设是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发挥国企优势,近年来市国资委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促投资、稳增长。

推动交投集团完成我市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累计承建省市重大项目35个,完成投资约276亿元。

东莞水务集团在我市水污染治理攻坚战任务中,承接全市截污管网投资建设181个项目,总投资额约496亿元;基本完成“供水一张网”整合硬任务,在省内率先实现城乡供水一张网。

东实集团自2020年以来,参与土地公开市场竞拍土地6块,缴纳土地出让金约40亿元,等等。

2019年至今年6月,市属国企共实施市重大项目233个,完成实际投资额共862亿元,有力推动我市经济稳增长。

金融活水成实体经济强支撑。

市国资委推动市属国企精准对接,以金融活水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

截至2022年6月,东莞银行为中小微企业客户提供专业金融服务,普惠贷款余额达308亿元;东莞信托成立“东莞信托·莞企转贷专项扶持单一资金信托计划”,向417家企业发放1054笔短期贷款,金额合计281.93亿元;东莞科创集团拓展上市企业担保服务,合计为701家企业提供147亿的担保服务。其中,倍增企业21家、高新技术企业42家等。

此外,金控集团发起设立上市莞企基金和上市莞企二号基金,截至2022年5月底,累计为9家上市莞企提供资金支持25.72亿元。

国企加码科创制造强市建设。

去年,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今后五年,东莞将立足‘双万’新起点,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奋力谱写东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今年8月,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支持东莞新时代加快高质量发展打造科创制造强市的意见》,赋予了东莞打造前沿科技创新高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等时代重任。

新使命呼吁新担当,市国资委笃行不怠,紧紧围绕我市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推动国有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集中、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中。

2021年,东莞市数字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注册成立,积极开拓数字经济市场,拓展国有资本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前瞻性布局。

近年,立足于“基地所需,企业所能,有所作为”,以市属国企参与实现“6个一批”为具体目标,市国资委积极推动市属国企深度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目前,已推动金控集团、科创集团积极配合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完成100亿规模母基金设立。

全力保供应、保民生。

疫情发生以来,市国资委全力保生产保供应保畅通,积极开展民生服务。指导督促企业开足马力抓经营生产,做好交通、港口、供水、供气等服务,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物流链顺畅。

疫情期间,东莞市水务集团对下属自来水厂实行全封闭管理,通过加强各生产环节排查、强化供水水质检测、启动针对性应急响应机制等措施,保障生产运行稳定,日均供水约400万吨,切实满足市民用水需求。

资产公司全力推动21家市属国有农贸市场品质提升,高效完成高埗第一综合市场的升级改造,成功打造我市首个国有超市型智慧农贸市场,树立了“莞篮子”品牌标杆,有力保障市民的“菜篮子”“米袋子”安全。

市能源集团下属公司东莞新奥燃气有限公司投运智能运营中心,并接入物联设备6400余套,以智能运营中心为核心,利用铁塔摄像头+AI智能算法的方案,有效保障市民用气安全,等等,市属国企践行担当,保障城市运行畅通有序。

■市轨道交通2号线列车

■记者观察

市国资国企

新征程

大有作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资国企工作,提出了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历史使命。

近年来,市国资委坚持以党建引领,不断深化改革,通过同业整合、非主业剥离、资源聚集等方式改革重组,在公共交通、供水治水、城市更新、港口运营、产业投资、资产经营、能源保障、数字经济等领域初步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逐步打造10+3市属国企阵列,国资国企发展呈现了良好势头。截至今年9月底,市属国企资产总额8571.52亿元,净资产总额1645.05亿元,分别是2012年底的3.96倍和5.94倍。2012年至2021年,营业收入逐年攀升,年复合增长率达10.14%;经营业绩持续向好,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10.33%和28.59%。

国有企业既要在关系国计民生、国家战略领域服务大局,展现担当,也要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大海中“学会游泳”。要打造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对国资国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展望未来,市国资国企在促进我市科创制造自立自强、服务构建高质量发展格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城市基础实施运行等方面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心系国之大者,国企勇于担当,市国资国企新征程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