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气候多变,人体易燥热而引发痔疮,东莞市中医院肛肠科主管护师谢桂兰介绍,据临床普查资料显示,肛门直肠疾病的发病率为59%,痔又占所有肛肠疾病的87%,其中以内痔最为常见。男女都可得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重,故有“十人九痔”之说。
痔疮给患者生活带来很大的身心困扰,特别是在当下这个易发痔疮的时节里,谢桂兰提醒,可以从掌握多、少、勤三准则入手,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痔疮的预治工作。
痔疮的由来:与饮食、运动、清洁及排便习惯有关
谢桂兰介绍,要防治痔疮还要知道痔疮的由来,她说主要和以下四个方面有关:
1.饮食不节:管不住嘴巴,长期喜食辛辣食品或饮酒的人,烟酒和辛辣物可刺激消化道黏膜,造成血管扩张,结肠功能紊乱,肛肠疾病的致病率明显上升。每天喝水少,不吃蔬菜、水果的人,长此以往也会导致痔疮的发生。
2.不爱运动:久坐,由上班坐到下班,屁股不挪窝;久站,三尺讲台,一天8节课,一站到底;久蹲,马桶一坐,朋友圈一刷,没半小时起不来。
3.不爱清洁:大便后肛门卫生没做好,内裤不透气等也会让细菌滋生,从而导致痔疮的出现。
4.排便习惯不好:上厕所时下蹲和大便时间过长,三天没排便,咬紧牙,握紧拳,大便时拉红了脸,便秘、大便时用力过猛,大便异常,例如腹泻等。
痔疮的分类和表现:内、外、混合痔,可“对号入座”
谢桂兰提醒,虽然痔疮的发病率非常高,但是很多人对它的症状了解并不充分,甚至很多人出现痔疮很长时间都没意识自己得了痔疮,等到去医院检查已经很严重了,这时治疗相对比较困难了,所以她认为市民有必要了解痔疮的一些基本症状,及时判断,有利于及时就诊、对症治疗。
内痔:内痔根据痔核脱出严重情况可以分为4度,第一度只会表现为单纯的少量便血;到了第二度,内痔痔核比较大了,大便时可能会有脱出肛门的症状,这时候便血问题也会更为显著,可能会出现滴血或喷射状出血;第三度,痔疮脱出症状进一步加重,甚至出现无法自行还纳,需要用手辅助还纳;第四度,这时候痔疮已经到了必须手术的地步,痔疮痔核长期在肛门外无法还纳,即使辅助还纳也会立即脱出。
外痔:外痔根据病因可以分为4种,即血栓性外痔、炎性外痔、结缔组织性外痔及静脉曲张性外痔。
血栓性外痔,经常由于大便用力过度,导致肛周皮下静脉破裂,血液淤积皮下而形成。其主要表现为肛门肿物、剧烈疼痛症状,患者行走不便,有坐立不安的感觉。
炎性外痔,这是一种因肛门皱襞感染受损导致局部皮肤充血、肿胀,进而形成外痔。它主要表现为肛门部位红肿、疼痛并有灼烧感,尤其是在排便时症状更加显著。
结缔组织性外痔,这种痔疮多见于女性人群,其主要是因为肛门皮肤不断被慢性炎症刺激,导致局部结缔组织增生形成肿块,这种痔疮外观为黄褐色、黑褐色,一般没有明显疼痛,偶有肛门瘙痒,主要表现为下坠感、异物感。
静脉曲张性外痔,这种外痔和内痔的形成病因差不多,主要是因为痔外静脉丛出现病理性扩张而导致,其主要表现为肛门缘有柔软的肿块,用力排便时会变大,呈青紫色,而大便后则逐渐恢复原样,一般出现这种外痔说明患者也患有内痔。
混合痔:混合痔兼有内痔和外痔的痛苦,混合痔主要表现为便血或肛门坠胀疼痛,初始为手纸染血,偶见滴血和射血,晚期则便后痔核脱出,轻者可自行还纳,重者则用手送回,局部有异物感,兼见大便秘结,或排便不爽等症。
预防痔疮:掌握“多、少、勤”准则
谢桂兰提醒,要预防痔疮就要掌握“多、少、勤”准则,具体如下:
多喝水,保证足够的喝水量:建议购买一个有刻度的水杯,每日要喝2000-3000毫升水,可以选择一些柠檬蜂蜜水。喝水方式要正确,每天多次少量饮水,让水分满足身体需求。
“很多疾病是饮水量过少引起,如果经常在口腔感觉干燥的时候才补充水分,水分获取量过少,身体容易受到影响。除了增加肾脏疾病患病率,还会让大便变得干燥,粪便含水量不足很难排泄出体外,会增加便秘的风险,而在便秘影响下,痔疮的发病率增高。”谢桂兰补充说道。
多吃粗纤维素食物:比如番薯、豆类、五谷杂粮、瓜果蔬菜、火龙果、大蕉、西瓜。
多做运动:例如提肛运动,任何场合都可以做,可以坐着,站着,躺着。适当的提肛运动锻炼对痔疮有预防作用,很多人长时间久坐,这种行为除了让体质下降,某些疾病也会乘虚而入,而通过多做提肛运动有预防疾病的效果。
提肛运动十分简单,肛门有节奏地向上提升、收缩,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通过这种方式让局部的血液流动速度快,除了提供营养物质给重要器官,还可以让肠道动力充足,改善便秘之外预防着痔疮。
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因为辛辣刺激食物会引起胃肠部不适,引起肛门充血,大便疼痛;少吃肥甘厚腻煎炸食物,这类食物会引起我们肝脏出血,下腹腔压力增大,诱发痔疮;少喝酒,喝酒会使肝门肛管出血加重痔疮;少吃温热的水果如有橘子、枣、桃、龙眼、杏、李、菠萝、荔枝等,这些热性水果会造成大便秘结,影响到痔疮的治疗;少吃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例如动物内脏,这类食物会导致出现便秘的现象,从而就会加重痔疮。
少久坐、久站、久蹲:久坐、久站、久蹲会导致痔疮增大、甚至导致出血。痔疮的病理基础就是局部静脉回流受阻导致的,如果久坐,没有运动,会导致肛管内的局部血液循环回流受阻,加重血管的扩张、淤积,从而导致痔疮症状加重。如果痔疮在急性发作期出现充血水肿,长时间坐着会压迫痔核,容易导致痔核出血。痔疮患者不能久坐,同一坐姿维持30分钟后应适度活动。
勤排便:每天定时养成排便的良好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发生。因为大部分人的痔疮是长时间便秘引起,没有让粪便顺利排泄出体外,经常用力排便,容易让肛门周围的静脉曲张,久而久之出现痔疮的可能性大。如果可以养成规律,良好的排便习惯,每天固定的时间上厕所,建立起条件反射,排便会变得顺利,可以减轻肠道负担,还可以在顺利将粪便排出之后预防痔疮。
勤坐浴:坐浴能保持肛门部清洁,加速血液循环,促进静脉血液回流,消除组织的水肿、肿胀症状,有效缓解疼痛。方法是先进行肛门熏蒸5-10分钟,控制好水温,防止烫伤。浴巾盖大腿两侧保暖。待盆内药液温度降至不烫手时,下降到40-45℃。再将肛门部坐于盆内,将臀部完全浸泡在坐浴液中,进行坐浴15-20分钟,睡前进行,还可促进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