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岁末,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育集团)又摘得一“国字号”荣誉。前不久,中国科协公布“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名单,该中心光荣上榜。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师的质量就是教育的质量。从“东莞市科普教育基地”到走向全国,凝聚了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育集团)全体教师的力量。该中心自2005年9月投入使用以来,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着力提升教师师德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为东莞打造“品质教育”,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乘“莞邑良师”行动东风
破解师资队伍建设难题
12月7日、8日,两场别开生面的教师成长沙龙分别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与松山湖分中心举办。现场,四位东莞市教育家培养对象等专家与该集团骨干教师、青年教师面对面,分享人生宝贵经验,探索高层次人才成长规律。
此次活动,再次传递出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育集团)坚定打造“莞邑良师”的强烈信号。
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育集团是我市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5年成立以来,尤其是成立教育集团后,在探索校外教育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方面,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魄力,开辟了新时代少年宫的发展路径。
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谢洪涛介绍,该中心围绕教育扩容提质,不断打造品牌项目、品牌课程、品牌活动,满足市民对优质校外教育资源的需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谢洪涛进一步表示,近年来,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育集团还借助“莞邑良师”行动破解师资队伍建设难题,持续促进中心内涵发展。
时针拨回到2018年2月,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育集团)全面托管松山湖分中心,成为全市首批六个教育集团之一。彼时,松山湖分中心部分教师没有教师资格证,教师队伍质量难以保障。
正值东莞教育扩容提质的关键时刻,惟其艰巨,更显荣光。
“当时分中心的教师队伍整体比较薄弱。”回顾过往,兼任松山湖分中心副主任的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育集团副理事长高星原感慨万千。
但有了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资源共享和结对帮扶,松山湖青少年活动中心教师成长之路走得也愈发宽阔。
成立了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育集团)后,集团内开设学习小组,以“帮、扶、带”的形式,带动松山湖分中心教师学习共进。目前已实现全职教师和外聘教师教师资格证全覆盖。
不仅如此,在职称评审方面,2018年之前,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育集团)高级职称教师有4人,中级教师18人,其中松山湖分中心仅有初级教师1人、中级教师1人。截至目前,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育集团)共有中级以上教师职称人员39名,市中心35名、松山湖分中心4名。其中正高1名、副高11名、一级27名。职称数量和比例在全省少年宫名列前茅。谢洪涛主任更是全省少年宫系统中唯一正高级职称教师。
积极培育骨干教师
为教育集团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是师资队伍的中流砥柱。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育集团)积极通过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的培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2017年9月,大学毕业四年的叶文钊来到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在此之前,他是广州市一所小学的科学教师。由科技教育活动参与者转变成了组织者,他面临新的挑战。
“这项活动谁主办?谁承办?谁协办?活动主题、宗旨是什么?日程怎么安排?谁落实具体环节?现场怎么布置……”组织一场科技活动,远比当时刚入行不久的叶文钊老师想象的更艰难。
“我身边的伙伴都是全市科技教育名师,有正高级教师(教授)、名校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一场场科技教育活动,一次次来自前辈事无巨细的指导,如今,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工作五年的叶文钊老师通过努力,先后被评为市教学能手、省青少年社会教育优秀教师、省科技教育活动优秀工作者等。
而作为科技教育领域的老前辈,高星原老师更为我市中小学生科技教育做出了杰出贡献。
高老师告诉记者,17年前的2005年,在全市中小学校中,科技活动项目寥若晨星。对于当时刚刚落成的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来说,科技教育工作更是一张白纸,而且少有兄弟单位可以学习借鉴。于是,他从精心设置项目入手,先后创建了科技模型、智能机器人、电脑制作、程序设计、小工程师、科学实验、电子制作与无线电等骨干科技项目。此后,又开始主导课程体系优化设计,在全国同类单位中开辟了一条新路。对推进全省科技教育、校外教育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这些年,高星原老师还策划组织了百余场科技活动,团队探索出科技创新,成就梦想——中科院专家进校园活动、东莞市中小学车辆模型比赛、东莞市中小学航空航天模型比赛、东莞市中小学航海模型比赛等117场全市性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打造了东莞青少年十大科教品牌,让各项青少年科技活动植根东莞,办出“东莞特色”,秀出“东莞精彩”,填补了我市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多项空白。
近年来,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育集团)教师队伍不断充实扩大。谢洪涛主任入选东莞市教育家型校长和教师培养工程,各类名师工作室、科技创新社团多点开花,师资团队建设呈现出“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喜人态势。
在个人综合性荣誉方面,也有了长足的提升。该教育集团现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银杏奖”突出贡献奖1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1人、特级教师2人、南粤优秀教师5人、全省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1人。
记者手记
培育良师队伍 朝着“学有优教”迈进
锻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队伍,一直是东莞教育的不懈追求。东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学有优教”目标要求,其中,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重要保障之一。
去年,东莞启动“莞邑良师”行动计划,为东莞教育系统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行道路。
以先进理念引领发展,以灵活机制激励成长,以科学制度保障运作,以各项实践磨合团队。作为我市教育系统的重要一环,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育集团始终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以培养“四有好老师”为目标,着力提升教师师德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特别是在该教育集团经过一个阶段的快速发展时期遇到瓶颈的特殊阶段,借助“莞邑名师”行动破解师资队伍建设难题,持续促进该中心内涵发展。
铺开这些年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育集团)的“成绩单”,经过集团化办学后,以“莞邑良师”行动为重要抓手,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及松山湖分中心的潜能与活力都得到了激发,教师专业发展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师资队伍建设、继续教育学习、教师职称评审、课程体系建设、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成绩斐然,已然成为东莞市校外教育的生力军,全市乃至全省校外教育标杆。
成绩属于过去,“学有优教”的教育目标依旧屹立在前方。新一轮集团化办学开启,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育集团)的“良师”们将再次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