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发展阶段,松山湖科学城与光明科学城正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战略平台。作为地处两大科学城之间的东莞黄江镇,近年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搭建起高质量“融深桥梁”。
1月10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黄江镇第十五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明确,将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深度融入松山湖科学城与深圳光明科学城“双科学城”创新协作发展大局,主动承接更多深莞科技成果在黄江落地转化,奋力谱写建设“深莞高度融合样本”新篇章。
打造符合深莞高度融合的发展环境
过去一年,黄江加快打造符合深莞高度融合的发展环境,锲而不舍地招引大项目、培育新产业、拥抱新经济、谋求大跨越,以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主动对接“双科学城”,全镇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城乡面貌呈现新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已经展开。
2022年黄江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3.5亿元,全镇52家规上倍增企业工业总产值达303.8亿元,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3.4%,排名全市第11位。
这一年,黄江坚持把文化强镇作为第一抓手,全方位升级公共文化设施,科技公园、党史公园、湿地公园等“四园五馆”相继建成;82项“8+1”乡村振兴项目全部完工,乡村面貌由“局部美”向“全域美”转变,战略投资价值极大提升。
这一年,黄江的发展空间也得到有效拓展,不仅基本完成市轨道交通1号线黄江段土地收储,还推动17个重点工业项目集中动工,其中领益精密金属、安世先进封测等12个省、市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45亿元。
强化金融、人才、用地等要素服务保障
今年黄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奋力谱写建设“深莞高度融合样本”新篇章。
日前,东莞发布的新版国土空间规划文件明确,将构建“一主两副六片区”的整体空间格局,其中黄江被划入松山湖片区。根据规划,松山湖将被打造成东莞副中心,以科技创新为主要职能,体现制造业立市的城市特征。
为加快高质量串联“双科学城”,黄江将全面强化金融、人才、用地等要素服务保障,支持中小微企业升规提质、优质骨干企业壮大发展,进而深度融入“双科学城”创新协作发展大局,主动承接更多深莞科技成果在黄江落地转化。
具体做法是,坚定不移培育创新动能,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继续围绕先进制造、软件信息等主导产业实施精准招商、重点区域招商和平台招商,引进一批含金量足、含新量高的大企业好项目。深入实施新一轮“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全力提升企业研发水平,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
同时,坚定不移提升文化软实力,滋养文旅融合发展城市内涵,进一步提升深莞融合发展的软环境。发展“文化+”新业态,擦亮“文化黄江”品牌,全力创建“全国文明镇”,扩大黄江文化影响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