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联动、纵横交织、头雁领飞、打造品牌……妇联组织建设如何“破难”?东莞市妇联作出了有益探索实践。近日,在全国妇联举办的省区市妇联组织部长培训班上,东莞市妇联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地级市单位发言,东莞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黄伟青以“四破四立写好妇联改革‘东莞答卷’”为题向全国妇联系统介绍了东莞在加强妇联组织改革和建设工作特别是实施“破难行动”方面的工作经验。

据了解,东莞市妇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对群团组织深化改革和建设的新要求,发挥改革对妇女工作的总牵引作用,认真落实全国妇联、省妇联深化妇联组织改革建设实施“破难行动”工作部署,以“四破”促“四立”,让妇联组织真正在基层强起来、活起来。
破顶层设计之难,立保障改革之制
妇联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如何“联”却是一个值得考究的问题。坚持党建带妇建,东莞市妇联将基层组织建设列入党建工作总体部署,打破协同瓶颈。
在制度设计破局上,联合市委组织部印发《“破难行动”工作方案》《推进“妇女之家”提质增效实施意见》等文件,破“单打独斗”之局,将“破难行动”列入基层党建年度考核内容,敦促镇街妇联配齐配强专挂兼领导班子,将“妇女之家”融入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体建设。

在部门联动破圈上,联合市委政法委将异地商会纳入积分制评审,联合市工商联出台《推进异地商会妇女组织建设的意见》,制定《“四新”领域妇联组织建设工作标准》,从组建条件、工作职能等方面规范指导。
在党建引领破壁上,成立全省首个女性社会组织党委,破除横向联动壁垒,吸纳女商协会、妇女儿童福利会等女性社会组织党员加入,示范引领1198个“四新”领域妇女组织,1546家“妇”字号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听党话跟党走。
破组织覆盖之结,立有效联系之网
建立在现在工作的基础上,如何推动组织覆盖进一步深入基层?东莞市妇联认真梳理组织体系之结,纵向强提升、横向强指导、面上强示范,织密织牢“妇”联网。
以基层换届为契机,纵向深覆盖。对标对表县级妇联班子要求,选优配强镇街妇联专兼挂领导班子,创新配备港澳台执委36人。标准化指导村(社区)妇联换届,吸纳9157名各行业优秀女性,促进执委队伍结构显著优化。

以灵活设置为突破,横向广覆盖。依地缘建组织,东莞市妇联在全省率先成立了首个楼盘小区妇联,组建464个楼盘小区妇女组织(“妇女微家”),推动28个异地商会组建妇女组织。依业源建组织,成立13个经济园区商圈妇联,指导61个行业协会成立妇女组织,为女性从业者搭建行业交流平台。依趣缘建组织,建立8个广场舞妇女组织,凝聚一批优秀文艺工作者、爱好者成立女书法家协会、旗袍文化艺术协会等。
此外,根据东莞打造“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的目标,东莞市妇联还在面上强示范,成立了女科技工作者联盟,凝聚350名优秀女性,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女科技工作者参与大湾区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
破作用发挥之弱,立头雁领飞之举
组织强不强,要看“领头羊”,跑马争先论英雄,在妇联工作领域同样适用。为了破解作用发挥弱的难题,东莞市妇联深入实施一系列头雁工程,在实践中育强“头雁”队伍,在作用发挥中提升“头雁”领航能力,为推动发展注入源源动力。
一方面,深入实施“基层妇联领头雁培训计划”,分类别举办妇联主席(执委)、基层妇联干部、中层女干部等培训班,为执委履职提供智力支持。

另一方面,实施妇联执委项目领办制度,指导建立执委工作室21个,领办项目63个,为妇女儿童家庭提供多元化特色化精准服务。
与此同时,选树一批热爱妇女工作、扎根基层、业绩突出的优秀执委,线上线下广泛宣传,激励更多妇联执委履职担当。多管齐下,不仅提升了头雁能力,还推动了执行,更增强了信心。
破作风建设之短,立求真务实之效
不少地方妇联在工作过程中,都存在着联系服务群众难、工作下沉难等难题,东莞也不例外。对此,东莞市妇联选择改变作风,以打造服务基层和妇女群众的特色品牌深入群众,力求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坚持“下基层、办实事”,联合市委组织部举办“党群公益汇”实施100个项目,调动基层党组织、妇联组织、社会组织力量,项目化开展公益服务。

坚持“访妇情、求实效”,东莞市妇联创立了“楼嫂聊家常”议事方式,发挥“楼嫂”巾帼志愿者“人熟地熟”的优势,开展邻里互助、纠纷调解等服务,该项目还获得了东莞市“平安杯”社会治理创新大赛优秀奖,获央视报道。
“七色花”以精准跟踪服务重残妇女解决“就业难”,“阳光乐学计划”以特殊厌学心理辅导解决“成长难”,“红星暖流”优居计划以定制改造方案解决“安居难”……如今,一个个聚焦“急难愁盼”的项目去到群众身边,助力打通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不仅擦亮了“妇”字招牌,更让问题消除在萌芽、化解在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