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线城市招聘增速高,东莞表现亮眼

2022年四季度,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后,经济和就业有哪些增长亮点?企业经营和居民生活发生哪些变化,是否已开始明显复苏?近日,智联招聘发布《2022年四季度人才市场热点快报》。报告显示,新一线城市招聘增速高东莞表现亮眼;55%受访企业将于2023年扩大招聘规模;超7成受访者对2023有信心。

东莞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速排名第一

报告显示,2022年四季度,在全国38个重点城市中,东莞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速排名第一,达13.3%。东莞竞逐“新能源之都”,促进光伏氢能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不仅如此,得益于发达的商贸及电商产业,东莞在疫情期间经济持续增长,同时拥有多项高增长产业,推动了招聘职位数的快速增长。

从城市等级看,在入围2022年四季度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速TOP 10的城市中,新一线城市占6席,包括东莞、佛山、合肥、宁波、成都、长沙,其余均为二线城市,四大一线城市并未入围。由于新一线、二线城市布局新兴产业的空间更广,具有后发优势,因此在招聘增速上更具冲劲。

数字产业招聘职位数在全国占比超2成

数据显示,2022年四季度,招聘量前十的行业包含4类:(1)专业服务/咨询、IT互联网等发展成熟、产值规模大的行业;(2)房地产、教培等虽然近两年发展放缓,但体量依然可观的行业;(3)餐饮、物流等劳动密集型行业;(4)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上升行业。

从就业景气度看,2022年四季度,CIER指数(就业景气指数)前十的行业包含3类:(1)专业服务/咨询、娱乐/体育/休闲等需求快速增长的领域;(2)中介、餐饮、物流、保险等人才流动性强的行业;(3)集成电路、互联网、计算机软件等技术门槛高的行业。

保险、直播是疫情下逆势增长的业态

数据显示,2022年四季度,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速TOP5行业为:酒店/餐饮、专业服务/咨询、保险、娱乐/体育/休闲和电气/电力/水利。

其中,酒店/餐饮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速最高,达46.7%。疫情期间,尽管堂食受到限制,但点外卖成为人们解决吃饭问题的重要方式,带动送餐员等岗位招聘需求增加。而疫情防控“放开”后,人们普遍在12月“阳康”,酒店、餐饮生意恢复,招聘需求释放。

专业服务/咨询(财会/法律/人力资源等)行业不仅招聘需求大,招聘职位数增长也较快,四季度同比增速达到28.3%,仅次于酒店/餐饮行业。后疫情时代,越来越多企业为降低成本,采用外包用工模式,带动专业服务/咨询等外包服务招聘需求快速上升。

保险业2022年四季度招聘需求同比增速以24.4%排名第三,疫情让人们的危机应对意识提高,增加在保险方面的投入,促进保险业务扩展,加速行业人才招聘。

值得关注的是排名第四位的娱乐/体育/休闲(直播)行业,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速18.3%。疫情期间,直播行业不断线,让越来越多投资进入,带动招聘快速增长。

此外,电气/电力/水利(新能源)行业,以18.1%的同比增速位列第五,国家支持“双碳”建设,加快新能源产业布局,对行业招聘具有促进作用。

2023年春节,近6成受访者准备就地过年

关于2023年春节假期安排,55.9%的受访者表示“健康为上,就地过年”,18.6%的受访者“暂时没有安排,看情况再定”,也有13.4%表示“难得放开,回老家过年”。面对“放开”,受访者表现出谨慎和克制,想立刻“放飞”的占比较低。

超7成受访者对2023年信心

对于2023年,超7成受访者充满信心。其中,61.9%的受访者认为我国经济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也有13.3%的受访者认为疫情高峰过后,经济会快速回暖。可见,绝大部分受访者都对2023年抱有乐观态度,认为疫后的一年会更好。此外,分别有7.5%和7.4%受访者由于疫情持续和经济下行趋势,而感到缺乏信心,也有9.9%的受访者对未来仍在观望。

55%受访企业将于2023年扩大招聘规模

关于2023年的招聘规划,55.2%的受访者所在企业将扩大招聘规模,其中扩大25%-50%规模的占比最高,达到19.8%,其次是扩大25%以下,占比18.8%。以“小步快跑”方式扩招,成为准备扩大人员规模企业的主要选择。31.3%的受访者所在企业将保持原有规模,不进行人员扩张。也有13.5%的受访者所在企业准备缩招。

组织企业出海“抢订单”是最受欢迎政策举措

在被问及哪些政策举措有益于企业经营和经济恢复时,32.3%的受访企业为“组织企业出海抢订单”投出支持票。企业期待像浙江、江苏、四川、广东等地政府的做法,组织企业出海“抢订单”,主动出击以赢取发展。

支持比例较高的举措还有“不设置到岗率上限”“允许无症状和轻症正常上班”等。可见,受访者普遍支持“应复尽复、愿复必复、愿到尽到”的工作方式。发放消费券、减免税费等举措的支持率也在20%以上。

2023年,搞副业和回老家是职场人的2大新选择

关于2023年的工作规划,没有新计划的职场人占比46.2%,占比最高。而想离职或改行的受访者,分别占比24.6%和11.7%。除了跳槽与转行,搞副业和回老家也成为人们发展的新选项,其中,准备搞副业的职场人占比7.8%,想回老家发展的占比7.6%。

在被问及为何选择回老家发展的问题时,受访者表示“疫情让人感受到亲情的宝贵,希望更多地陪伴亲人”“过腻了大城市生活,想回家躺平”和“老家发展不错,也有合适工作机会”的职场人占比均为32.4%。尽管人们回老家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殊途同归作出奔赴“原点”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