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高质量 奋力开新局㉞丨东城:实施“3+5+N”发展战略 争当高质量发展示范镇街

作为中心城区重要一极的东城街道,历来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各方面发展走在全市前列。2022年,东城获批东莞基层改革创新实验区。

随着基层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不断推向深入,东城街道上下呈现出“奋勇争先、跑马突围”的生动局面。日前,东莞日报记者深入实地采访,解码东城改革创新之道,感受到作为中心城区勇挑重担、勇立潮头、勇开新局的魄力与担当。

新的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的关键之年,是全力以赴拼经济的开局之年,东城正踔厉奋发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示范镇街。东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刘林宏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创建高质量发展基层改革创新实验区为抓手,以“新城市、新产业、新生态”为三大重点方向,在拓空间、提产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投资“松绑”等方面先行先试,奋力为全市在“双万”新征程上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东城力量。

■东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刘林宏

明确“3+5+N”发展工作思路

东莞日报:请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市委十五届五次全会的部署要求,谈谈东城接下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思路?

刘林宏:2023年是东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同时也是东城加快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市委十五届五次全会会议精神的重要之年。东城将以创建高质量发展基层改革创新实验区为抓手,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在拓空间、提产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投资“松绑”等方面先行先试,高标准推动城市品质提升、聚焦新能源高科技、集聚提升产业链、生态环境优化等,将东城街道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镇街,为全市在“双万”新征程上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东城力量。

具体而言,东城以“3+5+N”工作思路推动高质量发展,“3”即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新城市、新产业、新生态”为三大重点方向,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纲举目张做好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

“5”即实施科技创新培优工程、产业发展强基工程、产业立新柱攻坚工程、招商引资提升工程、数字转型赋能工程等五大工程。

“N”即东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做好就业、教育、医疗、党建、廉政等N个方面工作,为东城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要素支撑和制度保障。

聚焦三大重点方向改革攻坚

东莞日报: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市委对今年经济工作提出了方向和目标,也作出了工作部署。请问东城今年的经济工作的重点突破方向在哪?

刘林宏:新的一年,东城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持续聚焦“新城市、新产业、新生态”三大重点方向的改革攻坚,建立具有东城特色的综合改革创新体系,为转型升级寻找发展新路径新经验。

——拓展“新城市”发展空间。深度融合市委市政府“一主两副六片区”的整体空间发展布局,进一步提升东城作为主城区核心区的城市首位度。以黄旗南片区规划建设为工作重心,重点提升“黄金双轴”沿线城市品质。重点打造黄旗南片区“一带一轴一环”空间形象,提升“双轴”八一路方向城市空间品质,推动东莞大道沿线国金大厦、黄旗一号、火炼树城市更新等项目动工建设,提升东莞大道门户形象。规划实施黄旗山城市公园整体提升以及系列街头公园景观提升。

——延伸“新产业”发展链条。紧紧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依托东城街道制造业基础雄厚优势,积极把握“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新战略,以新能源产业、数字经济、专精特新企业等为切入点,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加速实施“科技创新、产业强基、产业立新柱、招商引资、数字赋能”五大工程。锚定新兴产业链,实施入股上市和上市后备企业,推动政府与企业协同升级,加快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构建产城人共融“新生态”。依托东城街道一流的自然生态基础,深入推进深度城市化,构建“产城人”共融的城市新生态。打造东城公园城市试点,强化东莞大道时代发展轴和鸿福路山水文化轴双轴带动,进一步打开园城共融共建的城市生态界面,加快推进黄旗南生态科创区建设,构筑连山串水融城“翡翠绿链”。推动国贸、东城万达、33文创园、星河城商圈加快融合发展,全面点亮首店经济、夜间经济。

■东城街道推动东莞大道沿线项目动工建设,提升东莞大道门户形象

“五大工程”打造经济新支柱

东莞日报:要实现经济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唯有迅速动起来、干起来。请问东城如何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哪些具体的工作措施?

刘林宏:东城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强化科技创新,拓展产业空间,优化商业消费,实施“五大工程”,培养新的经济支柱,不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实施科技创新培优工程。深入实施“科技东城”战略,进一步扩大和优化东莞市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清华创新中心)功能,加快推进市重大项目莞驿智造城、牛山兴华产业园和桑园中集国际智能数科城等创新平台项目建设进度;深入实施“人才东城”战略,力争三年内柔性引进1个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端人才团队,引育300名硕士以上创新创业人才、1.5万名本科学历人才。

二是实施产业发展强基工程。深入实施重点企业培育战略,力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00家,谋划年内建设专精特新产业园、上市及上市后备企业总部基地园区;深入实施传统优势产业强基跃升战略,推进食品传统优势产业长足发展,力争到2025年东城食品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

三是实施产业立新柱攻坚工程。深入实施育产增能战略,力争今年内打造50亿量级储能电池产业新生态,争取到2025年东城实现新能源储能工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深入实施金融赋能战略,全力打造东城上市金融板块,东城现有境内外上市企业9家,数量全市第二,特别是2021年和2022年两年共有上市企业7家,占全市同期上市企业总数超1/3,是该时间段内上市企业数量全市最多,目前市值超600亿元。

四是实施招商引资提升工程。深入实施重大项目引领发展战略,今年内实施不少于20个市级制造业重大项目,推进生益电子四期、博力威总部等10个市级重大工业项目年内投产,重点招引京东集团华南地区首个超级体验店“京东MALL”于今年第一季度落户东城台商大厦(环球经贸中心);以省重点项目利扬芯片检测项目为龙头,打造东莞市芯片封装检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五是实施数字转型赋能工程。在全市率先成立镇街一级数字赋能分中心,年内实现500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数字化评估,完成200个数字化改造项目;在东城跨境电商园区通过数字化实施数据共享共融共通,打造了全国首创、全国唯一的跨境电商嵌入式清单式监管服务体系。该项目已被省商务厅和黄埔海关确定为全省“放管服”优秀首创“单打冠军”项目。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