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东莞两会|市政协委员黄文进:构建专业招商队伍,精准招引符合东莞产业的大项目优项目

东莞把今年确定为“招商年”,构建大招商工作格局,高质量招商、招高质量项目,努力形成招商引资热潮涌动、项目建设热火朝天的升腾景象。今年东莞两会,市政协委员、望牛墩镇副镇长黄文进聚焦“招商”,提交《关于加快构建“大招商”格局的建议》《关于加强我市科技赋能高质量产业招商工作的建议》,建立构建专业招商队伍,通过精准招商壮大东莞产业优势,吸引更多大项目优质项目扎根东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精准招商,壮大东莞产业优势

招商引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是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产业发展的“活水”。

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发展更好的未来?考验东莞招商引资的能力。东莞把2023年定为“招商年”,提出构建“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格局。其中高标准规划建设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精准招商应是打破困局的重要抓手,面向国内外优质企业招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招商引资专业化、精准化,不仅保证了引资项目的质量成色,还大幅提升了招商效率,降低了工作成本。黄文进认为,“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就得构建专业招投人才体系,因地制宜,精准招商。

结合东莞产业发展和基层工作实践,黄文进建议构建专业招投人才体系。政府招商引资可以借鉴“风投”思维,打造“政府投行队伍”。专业人做专业事,只有依靠各类专业人才,才能精准把握产业发展方向、确定有价值的投资项目、选择懂行靠谱的合作企业。为了能与企业在一个频道对话,合肥从市领导到普通招商人员,都在深入学习研究产业投融资政策、行业发展报告、上市企业招股等各种与产业相关的信息,一个基层招商员都具备全产业链知识。合肥能够成功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通过培养本土招投团队、借助外部人才力量构建了强大的招投人才体系,打造一支懂产业、通政策、熟悉市场、擅长谈判、精于资本运作的“政府投行队伍”。

当前,东莞招商引资的产业定位是五大新兴产业领域的十大重点产业、现代服务业或优势传统产业,具体到每个镇,需要因地制宜更精确定位。应对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充分调研,考虑区位交通、资源要素和现有特色产业集群等“自身优势”,在五大新兴产业领域十大重点产业和优势传统产业中锁定2-3个主攻领域。

黄文进告诉记者:“精准招商要规避胡子眉毛一把抓。”主攻锁定的2-3个产业领域的大企业、龙头企业,在延伸产业链上下功夫,在加工配套上做文章,在壮大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专业绘制产业招商地图,精准锁定招商重点、行动路线和核心目标。

对于拟投资的重点产业项目,由本地区招商引资专责小组牵头,联合专业投资机构和专业人士从产业方向、竞争环境、发展空间等层面,做好全面尽职调查、市场前景评判等科学论证。积极对接国投招商、券商等专业投资机构,对技术、供应链和市场等进行全方面研判;高度关注国家政策导向对引进项目的支持情况;培养法律和财会方面专业人才,或者委托专业法务和财务机构等对企业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四是和企业开展详细、周密、严谨的商务谈判。

与此同时,积极优化营商环境,以商引商。黄文进建议,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减少审批和收费事项,以落实“⼀站办公”“限时办结”“维护原则下特事特办”等方式,不断提高行政效率,从而提升投资环境“软”实力;对签约落地项目,安排专门团队进行跟踪联络服务。联合各部门积极协助投资方落实项目用地、解决建设期的用电、用水及项目的立项、报批、登记注册等开工前各项手续的办理,推行“成交即发证”“交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助力重大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加强与企业沟通合作。运用委托招商、亲情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吸引更多企业来东莞投资。

强化科技赋能高质量产业招商

借力科技,赋能产业招商。

以科技支撑制造业升级已成为重塑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变量。横向看,苏州、无锡等地都已经旗帜鲜明地亮出“科技招商”的牌子,搭建全市科技招商工作体系,明确科创资源招引目标,在各地“内卷”的区域竞争形势下,加强科技招商时不我待;纵向看,传统的招商模式逐步向科技招商演变,由过往的“成本优先”的项目招商,到现在的产业链招商,下一步将向创新集群演进。

标兵渐远,追兵已近。黄文进建议,在“大招商”中强化担当意识,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新局面。制造业优化升级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往往需要科技、工信、发改等不同职能的部门横向配合与市、镇、村三级纵向联动。

因此,一方面建议加强部门统筹协调机制建设。在产业调研、机制改革、企业服务、政策执行方面统筹推进,减少对企业的多头频繁检查、审核、走访,系统性推进产业建设,加快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深入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建议加强对有关干部的培训选拔。丰富干部知识素养,增强专业能力,推动形成一支真正懂科技、懂产业的干部队伍,为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结合提供组织保障。

与此同时,积极开拓产业空间,规划建设专门的园区基地留驻培育高成长性企业和优质成果转化项目。通过引导建设新兴产业空间,既可以满足企业发展扩张期对于空间的需求,提供优质项目留存转化的土壤,减少优质企业外流搬迁,也可以推动形成集聚效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结合对于新兴产业的研判,积极推广松山湖创新创业综合体的建设模式,市、镇、村三级联动,统筹土地资源,布局创新资源,加速项目落地,推动特色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黄文进在提案中还提到,要充分发挥国资国企作用,为风口企业提供支持。一方面做大做强市属产投综合平台。效仿深圳在新兴产业上针对性成立深重投、深创投等产投国资企业的做法,建议以组建产业投资综合平台的方式,将目前东莞金控、科创金等产投和创投类资金业务进行统筹,汇集更大的资金力量,增强产投创投实力;另一面引导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把创业投资作为引育新兴产业项目的重要措施,发挥市属国资平台的作用,联动社会资本、专业领域投资机构、镇街、园区,以阶段性参股、跟进投资的方式,投向产业风口成果转化项目。吸引集聚更多大项目、好项目涌向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