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时节,随着2023年东莞两会的到来,2022年度的工作也迎来了总结回顾。近日,2022年市十件民生实事完成情况正式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底,十件民生实事涉及的46项具体任务全部完成。
其中,“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这项民生实事主要由城管部门推动实施。记者从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了解到,过去一年,全市城管系统充分发挥城市品质提升“主力军”作用,按照群众期盼扎实推进口袋公园、垃圾分类、美丽圩镇和城管片长制建设,交出了一份圆满答卷。
初步实现“一社区一公园”
口袋公园是城市微更新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周围群众提供一个休闲娱乐新去处的同时,让城市的品质进一步提升。2022年,按照“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建设目标,东莞城管继续深入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将一块块原先的脏乱差闲置地改造成一个个市民家门口的精致小公园,如依靠清溪水文化兴建的荔横滨河公园、设有孝德亭和家风广场的虎门沙角孝德文化公园、设有健身器材等便民服务设施的塘厦湖景路口袋公园等等。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我市完成建设了175个口袋公园,其中36个达到精品口袋公园标准,并初步实现了“一社区一公园”的公园城市形态,生态空间与生产生活空间衔接融合更加紧密。
垃圾分类稳步推进
2020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下,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的前端收运体系布建、后端处置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尤其是2022年,东莞市生活垃圾管理坚持“全链条建设”“终端处理倒逼前端分类”等原则,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全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通过前端定标扩面、后端收处扩能,着力构建四个分类收运、处理全过程闭环管控链条体系,初步形成了垃圾分类“东莞模式”。值得一提的是,从2022年7月开始,东莞正式实施《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使得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更加规范化。

数据显示,东莞基本建成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已完成全市公共机构、松山湖、滨海湾、城区四个街道、28个镇30%的村(社区)垃圾分类示范创建,全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资源化利用率、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分别达到100%、85.1%和36.98%。
美丽圩镇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美丽圩镇建设是广东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一项重要部署,也是2022年东莞提升人居环境的一项重点工作。
2022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住建厅的精心指导下,市城管局督促全市各镇街(园区)、有关单位紧紧围绕“镇村同治”目标任务,持续加大力度推进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其中,通过推进城管片长制和“门前三包”工作、组织环卫暗访督导、制定环卫保洁作业指引、“洁净城市活动日”等,全市域“扫干净、摆整齐”逐渐成为常态;通过全市域统筹推进“三线”综合治理工作,杂乱的“空中蜘蛛网”变成排列整齐、标识清楚、安全规范的管线网络;通过开展“三边三地”整治提升行动,一个个曾经藏污纳垢的边角地变成“四小园”、口袋公园、生态绿地和临时停车场。
据统计,截至2022年,全市有属地的576个村(社区)“宜居圩镇”创建率100%,其中达“示范圩镇”标准的村(社区)共400个,示范占比69.44%。松山湖、滨海湾、莞城、东城、万江、南城等19个镇街(园区)实现全域创建“示范圩镇”,进一步健全了人居环境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实现人居环境品质明显提升。
城管片长成群众贴心人
自2021年以来,东莞城管以提升城管队伍末端执行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100米为出发点,深入践行城管片长制,以片长队伍进一线、驻基层,面对服务群众、解决难题。面对下沉一线过程中存在的整合统筹村(社区)城管力量难、辖区居民支持认可度低、工作力量有限等难题,2022年,市城管局从内外进行了机制健全。从外,优化软硬件保障,以扩大城市服务驿站的数量和功能,打造片长服务群众主阵地;从内,配备精兵强将、配齐交通工具、配好专职队员,协助片长开展工作,并适当给予片长绩效补贴,增强队伍获得感。

一年来,通过深入推广实施东莞城管片长制,全市累计建成投入使用城市服务驿站339座,布设城管片长429名,发现并处置城市“六类”问题约51.17万宗(处)。全市城管系统由过去的执法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与群众、沿街商户结对子,交朋友,面对面沟通,不少片长赢得群众的真心认可,形成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