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上午,东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城行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大力培育科技创新主力军,着力打造科创制造强市。
东莞市科学技术局局长卓庆做客东莞报业两会会客厅,他表示新的一年东莞市科技局将全面提升东莞科技源头创新能力,强化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攻关,壮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增强科创人才支撑作用,大力开展科技招商活动,以科技创新赋能东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年内推动15个重大科技项目落地产业化
过去一年里,东莞紧扣“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定位,推动国家战略力量进一步强化,产业核心技术攻关进展顺利,创新型企业量质齐升,抢抓风口培育产业取得突破,有效实现了科技创新对制造业的赋能支撑。
2022年,东莞创新人才指数排名全国17,居全省第三;全市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升至4.0%,居全省第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9000家,居全省地级市第一;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已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基础研究项目获得国家和省立项突破1亿元;纳入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建设试点,散裂中子源获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新的一年,东莞市科技局将怎样围绕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催生更多创新成果?
卓庆介绍,东莞市科技局将积极对接中国科学院及相关科研单位推进散裂中子源二期、阿秒激光的建设及相关科研工作,推动大科学装置功能提升和应用能力拓展,争取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纳入国家实验室体系布局,全面提升东莞科技源头创新能力。将充分发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优势,在新材料争取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资源,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依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成果转化资源建设新材料创新园,同时密切关注中科院以及江浙、广深的优质项目,争取知名新能源、半导体和先进制造领域企业落户园区。
此外,东莞市科技局也将进一步强化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攻关,对项目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机制进行改革,依托“链主”企业组建技术创新联合体开展核心技术攻关、面向国内外实行“揭榜挂帅”,对项目给予高位调度、全链条服务、帮助企业链接资源、解决实际问题、对产业化突出的项目给予奖励,年内推动15个重大科技项目落地产业化,加速推动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整合优质创新资源,为科技赋能先进制造提供有效保障
科技为制造赋能,科技创新是东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最强有力的支撑。科技创新将如何具体支撑东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卓庆表示,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围绕今年政府一号文部署,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重点任务,强化科技创新赋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是壮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目前东莞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突破了9000家,保持全省地级市第一。下来,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将着力推动科技企业培育量质齐升,一方面通过加强专项指导服务、加强市镇联动,确保年内高企突破9500家;另一方面通过遴选入库、提供专项优质服务、促进资金人才资源导入等,重点培育400家高成长性的瞪羚企业,壮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二是促进重大科技项目产业化。重大科技项目是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攻关、促进产业技术变革的重要抓手。未来将进一步强化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攻关,对项目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机制进行改革,加速推动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三是大力强化科创人才支撑作用。近年来,东莞在科技人才队伍上初步搭建了“战略科学家团队—省科技领军人才和科研团队—科技人才创业—研究生联合培养”四大工作体系。今年市科技局计划聚焦产业新风口,再新引进1个战略科学家团队。同时,抓紧推进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的建设,围绕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推动校企联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专业课程+科研项目+企业实践”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帮助企业吸引和留住技术骨干人才,年内培育不少于500名卓越工程师。
四是大力开展科技招商活动。以产学研系列对接活动为主线招引高质量科技企业和项目落地。市科技局将启动“千企百校行”产学研系列对接活动,力争实现1亿元以上重点工业企业产学研对接全覆盖,紧盯大院大所新的技术高点和成熟度高的团队项目,适时举办大院大所产学研合作项目落地大会。
“围绕企业、项目、人才、招商等重点工作,我们将切实提升和强化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平台体系的能力建设,整合优质的创新资源,为科技赋能先进制造提供有效保障。”卓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