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局:重点打造重大科技项目库,树立“以结果论英雄”科技绩效观

核心提示:

招引1宗30亿元以上特大产业项目;到2023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9500家,瞪羚企业培育库规模达到400家;建设“市重大科技项目库”,支持市重大科技项目加快成果转化……近日发布的市政府“一号文”多处有关科技创新和招商引资的部署,为市科技局2023年的工作提出了工作要求。

“招商工作,锚定30亿以上的大项目,有的放矢招商;高企、瞪羚企业申报,提前推进,精准聚焦申报节点;重点打造重大科技项目库,破除‘唯技术论’,树立‘以结果论英雄’科技绩效观,全体总动员,全力完成市委市政府交给市科技局今年的工作任务,助力全市高质量发展。”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关键词:科技招商

关注“三高”类项目,有的放矢招商

今年东莞定为“招商年”,市科技局有怎样的任务?

据悉,2023年,市科技局要负责协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指挥部招引1宗30亿元以上特大产业项目,并在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新材料产业招引3宗5亿以上重大项目。

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市科技局将依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资源建设新材料创新园,并将密切关注江浙、广深以及中科院的优质企业项目,争取知名新能源、半导体和先进制造领域的企业落户园区,同时掀起新一轮产学研合作的高潮,启动“千企百校行”产学研系列对接活动,力争实现1亿元以上重点工业企业产学研对接全覆盖。


尤其在生物医药产业,市科技局将持续做好科技招商和创新体系的建设,推动生物医药产业能级提升。在“科技招商”方面,市科技局重点关注“三高”类(高技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项目,锚定30亿以上的大项目,有的放矢招商。

在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体系方面,市科技局将活化生物医药企业、科研院所、医院临床体系、科技金融、人才招引等创新节点,串联起前端的源头创新、中端的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和末端的医疗临床体系,构建起“产业技术联盟+基地产业园”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创新体系,推动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高企瞪羚企业培育

快行动、优服务、深落实

市政府“一号文”提出,到2023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9500家,瞪羚企业培育库规模达到400家。

如何推进高企培育?

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2023年,市科技局将以“快行动、优服务、深落实”的新气象,全力推进高企培育、瞪羚发展等工作。

具体而言,市科技局将紧盯高企培育目标任务,提前推进“申报动员、专家遴选、片区集中坐诊、走进企业巡诊”等工作,确保精准聚焦、各项工作走在高企申报工作节点前面;全力夯实高企基本盘,确保高企达到9500家。

在优服务方面,市科技局将做好新旧政策衔接,优化调整科技企业培育措施,精准聚焦一批瞪羚企业,加大产学研对接力度,打造市镇联动培育链条,确保瞪羚企业培育库规模达到400家。

在深落实方面,市科技局将紧盯科技创新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全力加大科技企业和科技企业孵化载体服务力度,提升资源对接广度,争取对接和引进一批优质科技企业。

关键词:成果转化

破除“唯技术论”树立“以结果论英雄”科技绩效观

市政府“一号文”提出,加快构建“源头创新+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建设“市重大科技项目库”,支持市重大科技项目加快成果转化,产业化绩效突出的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

如何支持重大科技项目的成果转化?

“重点打造重大科技项目库,对认定重大科技项目时破除‘唯技术论’的桎梏,树立‘以结果论英雄’的科技绩效观。”市科技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表示。

具体而言,市科技局认定重大科技项目时,将破除“唯技术论”的桎梏,强调以产业化为核心的项目思维,让面向市场、有转化潜力的项目在东莞脱颖而出。

第二重大改变是重点打造重大科技项目库,把科技系统历年来支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纳入重大项目库里来管理和服务,库里的项目遇到困难时,由市科技系统高位调度,让企业在研发过程中集聚更多资源,解决更多问题。

最后是树立“以结果论英雄”的科技绩效观,只要企业兢兢业业做研发,实现了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对经济有贡献,就可以根据实际投入和贡献情况给予企业一定的绩效奖励。

关键词:招才引智

科技产业人才最高给予500万元启动资金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当前,东莞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高质量产业人才。

市科技局表示,对于来莞进行产业孵化落地的科技产业人才,市科技局将最高给予500万元的启动资金支持,力争让更多人才来莞创业,实现项目落地。

在推进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建设方面,市科技系统明确人才培育和企业科研攻关的需求导向,加大研究生来莞补贴力度,帮助企业吸引和留住技术骨干人才,推动校企联动人才培养工作,年内培育不少于500名卓越工程师。

另外,围绕“五外联动”要求,市科技系统将加强海内外招才引智力度,积极走出去,强化与港澳地区的人才交流和产业对接。

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自引进战略科学家团队自启动以来,依托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院牵头成立的东莞市集成电路创新中心,东莞填补了集成电路专业创新平台的空白,并引进了1个战略科学家团队,今年将争取新引进1个战略科学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