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的地方,叫东莞
曾银婷/文
2020年那个夏天,我和我爸发生了一场持久的冲突,只因我在高考志愿填报表上写下了一个学校的名字——东莞理工学院。
我爸大吃一惊:“你填东莞的学校?那离家可远了。学校的实力是很重要,但是你也要看城市发展如何呀!好像之前东莞有过什么飞车抢劫案吧?”我回答说:“这些八百年前老掉牙的事情,早就不发生在东莞了。虽然不是很了解这个学校,但是东莞我是有了解的呀。”
从此以后,我们基本每天都会围绕“东莞城市”这个话题展开“学术研究”。最后,我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来到东莞成为一名传媒学生。
很多人对东莞的印象,特别是我爸妈那个年代的人,都是从别人口中听来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那不妨,让我亲自投身于东莞,感受东莞的发展。
于是这九百天来,我带着相机去到东莞的每个镇街。用我的镜头记录着东莞,发到朋友圈分享给家人和我的朋友。
在虎英公园散步,我用镜头记录了湖水碧绿,枝繁叶茂,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在松山湖,我看见粤港澳院士峰会连续四年在这里举办,越来越多院士团队来到这里潜心科研,扎根东莞;在厚街,沙溪水库的华丽变身是东莞水环境持续转好的生动缩影。
2022年7月,我去到东莞市公安局,成为一名实习生。那时的我,开始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东莞人满满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我的工作是负责短视频制作,整理筛选各个分局报上来的视频素材,然后开始编辑。每天我都能看到不同的视频素材。茶山铁骑紧急逆行送头部受伤小孩到医院,塘厦便衣街头三秒摁倒疑犯,洪梅巡逻帮“没油司机”加满油,凤岗民警纵身入水救助为情所困、意识模糊的女子,东城民警成功劝阻女子、挽回36万……还有很多不同的案例,每一个案例中都能看到,受伤者家属的眼中饱含泪水,向警察们一次又一次地鞠躬,嘴里不停地道谢。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开展“百日行动”破小案专项工作中的一名虎门民警。他叫徐晨海。
7月下旬,东莞虎门发生多起盗窃电缆案,虎门(滨海湾)公安分局刑侦大队经过精心排查,发现一名犯罪嫌疑人屡次参与作案。经进一步排查,发现这名嫌疑人张某曾出现在虎门镇龙眼社区。刑侦大队随后立即发出紧急抓捕指令。
8月11日22时许,接到紧急指令后,已经连续加班加点工作多日的刑警中队民警徐晨海,顾不上吃晚饭,立即开展追踪抓捕工作。经过近半小时追踪排查,徐晨海警官在虎门镇龙眼社区一交叉路口发现了嫌疑人张某的身影。
在视频素材中,我看到嫌疑人企图逃脱之时,徐警官立即冲上前实施抓捕。当时嫌疑人没穿上衣,徐警官近身时嫌疑人拼命反抗。徐警官多次近身,嫌疑人又多次挣脱,还把徐警官摔倒在地,肘臂和双膝多处被摔伤、流血,但他一直没有松手,牢牢拽着嫌疑人,直到把嫌疑人按在地上,将其抓获。等到完成抓捕、交接等工作后,徐警官才到医院检查治疗。
我看完几段视频素材,心情久久难以平复。在那样危险的关头,他依然奋不顾身地近身嫌疑人、和嫌疑人用肉身来搏斗。采访时,徐警官说:“当时只想抓住嫌疑人,并没有发现自己受伤了。”除暴安良的警察本色,第一次那么真实而鲜活地展现在我的眼前。
国庆期间,我们实习生走出了剪辑室,以普通民众的视角,跟随民警、辅警和特警等不同警种的警官,观察他们一天的工作。当天边露出第一抹白色,踏着朝阳的露水,我们跟着辅警站岗在小学校园门口;当云后升起第一缕霞光,民警在车水马龙的繁忙里,用双脚丈量城市,用汗水守护平安;当夜色阑珊,万家灯火忽明忽暗,在人们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地方持久而默默地坚守;在夜深人静的街巷,他们用闪烁的警灯为人们照亮回家的路。
踩着月冷的风霜,顶着凄冷的夜雨,冒着刺骨的寒风,他们,在东莞,为我们站好每一班岗。他们夜以继日,随时响应,以警之名,护我们如初。
实习结束后,我向爸妈分享我在公安局实习的点点滴滴。爸妈也同意了我毕业后留在东莞工作的想法。我想,正是因为东莞的海纳百川、厚德务实和东莞警民同心地守护这座城市的平安,让我成功把东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乡。
在这里,我感受到满满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在这里,我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发展速度和人们对城市的情怀。这里,是我生活了四年的地方,叫东莞。
获奖等次:优秀奖
作者单位:东莞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