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东莞市校园融合无障碍改造工作捐赠仪式暨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交流座谈会召开,探讨和谋划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有关工作。
省残联维权部部长郭伟、省无障碍促进会会长麦思明、市残联理事长陈伟贤及市有关单位负责人、省市无障碍改造专家等参加会议。
会上,省无障碍促进会专家对《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和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指标要求进行了解读。市有关部门、镇街残联代表作交流发言,畅谈我市无障碍环境建设设想。
郭伟表示,东莞创建全国无障碍示范城市意义重大且切实可行,在新的发展时期,东莞残疾人事业将无障碍理念从“无障碍环境”拓展到“无障碍城市”,并探索将其贯穿到城市规划设计、建设改造和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积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全民共创无障碍,能够让城市更有温度。
陈伟贤表示,希望各镇街(园区)残联抢抓机遇,对照无障碍示范城市创建标准,认真梳理辖区内残疾人需求,谋划打造示范性无障碍社区或街区,让无障碍成果看得见、摸得着。希望市政府残工委各成员单位加强配合,依法履职担责,加大《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社会氛围,促进我市无障碍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
【延伸阅读】
东莞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稳步推进
无障碍环境,不仅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更对促进社会融合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记者从东莞市残联了解到,近年来,东莞扎实推进《东莞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五年行动方案》实施,推动了南城市民花园无障碍改造、市民服务中心打造全市首个政务“无障碍服务示范岗”、全市33所融合教育推广幼儿园和33所有特教班的小学开展校园融合无障碍改造等项目的实施,使得东莞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在先进理念、政策保障、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助力推动了全社会成员公平均等机会融入社会,切实提升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
捐赠仪式
其中,“实施校园融合无障碍改造”是2023年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的重要内容,该项目的实施为残障学生提供更精细化、人性化的服务,让校园实现无“碍”而有爱。座谈会前,东莞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广东狮子会东莞代表处、东莞中学93同学社代表向市残联捐赠66万元,用于全市33所融合教育推广幼儿园和33所设有特教办的小学的校园融合无障碍环境改造,市残联领导向三个捐赠组织代表赠送了扶残助残先进单位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