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画/郑伟华
当下正值高考招生季,如往年一样,“避坑”指南、冷热门专业论等充斥网络。从“生化环材四大天坑,土木机械两大护法”,到“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劝人学法,千刀万剐”,“天坑专业”这个在报考志愿时的热门话题,再度引发舆论波澜。
什么是“天坑专业”?在某些自媒体和网友的论调中,专业被打上 “天坑” 标签,主要是因为专业难度大、就业难、薪资水平较低,导致“钱途”不佳、“性价比”不高。而随着网络对于“天坑专业”的讨论越来越多,“天坑专业”的名单也越来越长,从文史哲到生化环材,从土木工程到新闻传播,“天坑”越来越大,使得为数不多的“热门专业”成了“独木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行业发展趋势千变万化,“天坑专业”并非一直“坑”,专业之间又哪有永远的热门?“热门专业”之所以受到青睐,主要是因为考生和家长认为其就业率高,对应的就业环境好、待遇高。而随着某些专业的需求和热度的大幅度上升,大量考生一拥而上。“热门专业”的就读人数远远多于社会市场的人才需求,“独木桥”超载,到了找工作时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内卷”现象。
况且,评判“天坑专业”的尺子大多是片面、单一的。网络上自媒体、“专家”们往往从职业收入、考试难度等表面因素论长短,衡量专业价值的方式不仅简单粗暴,且带有强烈的主观偏见,但这并不符合高等教育的初衷与国家的需求所在。
“天坑专业”的名单永远都在变化,但不变的是个人持续提升自我的能力。说到底,会不会被“坑”,还是要看自身的实际情况。无论从学习还是就业角度来看,学生们还是要认真评估自己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对意向专业进行深入的调研,弄清楚该专业是否符合自己的期望,不被所谓的前辈“现身说法”所误导。
最重要的是,不以就读了“热门专业”而高枕无忧,不以选择了“天坑专业”而心灰意冷,做出符合自己发展规划的理性选择,坚持自己的兴趣和目标,努力修炼“真本事”,就永远不会被“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