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医生以自己的力量,成为守护大家生命健康的坚固防线。他们,逆向而行,在生死攸关时争分夺秒;他们,义无反顾,在无影灯下化险为夷;他们,一丝不苟,在病床旁始终全神贯注;他们,孜孜不倦,在自己的领域攀登医学高峰;他们是医者,用凡人之躯托举生命。
今年的8月19日是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在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让我们走近桥头的医者,倾听他们的心声,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医者仁心。
急诊科医生邓少烽:
与时间赛跑抢救生命
急诊科,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这里每天都上演着各种各样的故事。对于桥头医院急诊科主任邓少烽来说,“战斗”随时会打响。只要120电话一来,邓少烽便和队员迅速拎起急救箱冲上救护车,接收病人回来后,又马不停蹄地对病人进行抢救……
从2007年毕业至今,16年里,邓少峰一直从事急诊工作。他十几年如一日,总是冲在最前线,与死神抢时间。他表示,急诊科工作虽然很繁忙,有时也很累,但是那种经过不懈努力而成功挽救生命的喜悦和成就感,旁人是难以理解的,也正是这份感觉,让他选择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选择坚持。

急诊科作为危急重症患者接受救护的第一站,在大部分情况下医生都需要具有独立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迅速诊断病因、紧急救治。在这里每天都上演着一幕幕“生死时速”的场景,面对各种复杂病症的患者,邓少烽和同事们要迅速做出处理反应,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作为急诊科的“主心骨”,除了抢救工作外,邓少烽还要负责合理安排同事的具体分工:哪位同事今天不舒服了,要安排谁来顶班;哪个抢救区的医疗物资缺了,要及时补回来……科室大大小小的事,邓少烽都记在心里,同事们都称他是急救一线的“刀锋战士”。
“在我们科室人员的心目中,邓少烽主任是一位工作出色,业务能力强、人品医品都非常好的医生,对待病人,他都是急病人所急,以解决病人的病痛、困难为首要目标,从不松懈。”邓少烽的同事说。
“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对得起身上的‘白大褂’!”邓少烽说,急诊医生是24小时都要处于“备战”状态,一刻也不敢放松的。他们争分夺秒守护生命,拼尽全力救死扶伤,用仁心仁术为无数生命护航。
家庭医生朱科榜:
当好群众“健康守门人”
“医疗多面手”“健康守门人”……这些称呼,让一个全科医生的形象跃然而出。在桥头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十年,中心副主任医师朱科榜深刻认识到全科医生守护着基层疾病预防 “第一关”的重要性。因此,他不断学习,刻苦钻研,努力为群众撑起一把“健康伞”。
一大早,朱科榜就带领团队来到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市民赖女士家中开展免费上门服务,为她提供日常体检、健康咨询、用药指导等。看似唠唠叨叨地拉家常和嘱咐,却倾注了家庭医生对群众的关怀。“做医生最主要的是和患者打交道,把患者变为朋友,尽己所能,为他们减轻痛苦。”这是朱科榜心的信念,也是他这么多年行医的真实写照。

“送医上门,把健康送进家,做全家人的健康‘卫士’或‘管家’,是大家对我们家庭医生最直接的认识,也是最大的期待。像今天这样的零距离、心贴心的入户随访,我们每个星期都会开展。”朱科榜表示,希望通过家庭医生定期上门服务,帮助更多行动不便、长期卧床的患者家庭。
据了解,朱科榜家庭医生团队是桥头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一支家医团队,包括团队长在内共7位成员,主要负责桥头镇岭头社区约8000名居民的健康管理。作为队长,朱科榜总是要求团队要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优劣的最高标准和根本目标。
在朱科榜的带领下,其家庭医生团队不断完善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和诊疗水平,优化服务流程,将服务内容和要求公开化,使签约服务对象享受“一对一”定向服务及“追踪式”健康管理,通过与居民建立相对稳定的自愿服务关系,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的健康责任管理。
日常诊疗中,朱科榜会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正确的治疗以及相应的医学知识普及帮助患者认清疾病、战胜疾病。对于慢性病患者,朱科榜会非常耐心地向患者讲解平时生活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包括服药方法、饮食起居、心理疏导等等。遇到一些对疾病不太了解的,他还会给患者画解剖图,向其仔细分析讲解病情,直到患者完全明白为止。
2021年,朱科榜当选为“年度中国家庭健康守门人”,对于他来说,这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动力。“患者的信任是我最大的鼓舞,患者的康复是我最大的心愿。”朱科榜表示,他将一如既往地继续当好市民群众最忠实的“健康守门人”,这是他对患者们不变的承诺。
乡村医生李树槐:
为村民提供更好诊疗服务
乡村医生,是农村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是农村居民健康的“贴心人”。在李屋村就有这么一位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十多年的乡村医生——李树槐。他热爱本职工作,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一颗仁爱之心,以仁心仁术,为村民带来安康。
穿着大白褂、戴着眼镜、正在给村民做检查的,就是桥头李屋新围卫生所的医生李树槐。2005年,刚毕业的李树槐来到桥头医院实习,于2006年通过了医师资格考试,并取得了医师资格证。随后,李树槐去到桥头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任桥头镇李朗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

2014年6月,李树槐回到了父亲李壬满所在的桥头李屋新围卫生所工作。“我的父亲当了几十年的医生,为周边村民治病,受他影响,我从小就立志当一名医生。随着父亲的年纪渐大,我就想着回到卫生所工作,减轻他的负担。”李树槐说。
从条件更好的公立医疗机构回到村子里的民营医疗机构,李树槐也曾经踌躇过、彷徨过。但考虑到可以帮助到居住在附近的村民,想到父亲几十年都坚守在这里,守护村民的生命健康,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子承父业,当起了村民们“家门口”健康守护人。
村民李叔表示,他在李屋住了20多年,每当身体不舒服都会到李屋新围卫生所就诊,这里的医护人员服务周到,近距离就诊为村民提供了更好的就诊服务。
多年来,李树槐不辞辛苦,走村串户,及时为患者解除病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奉献。作为民营医疗机构的负责人,李树槐还积极承担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利用自己是本地人、熟悉本村居民住处和病情的优势,主动深入到重点人群家中进行随访,及时掌握群众的健康状况,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意见建议,让当地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专业化的医疗服务,有效缓解了公立医疗机构接诊压力。
李树槐坦言,在卫生所工作比在公立医疗机构工作的压力要大,因为卫生所医疗条件有限,也相对落后,而自己从事的职业关系到村民们的生命健康,稍有不慎将会铸成大错。“随着时代的进步,我还是想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更好地为周边群众和村民服务。”李树槐始终秉承着“医者仁心”,全心全意守护着当地村民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