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许并不熟悉,认为只是做物理治疗或康复训练之类的,但在现代医学领域,康复科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桥头医院康复科的朱菊清认为,对于康复科的医生、护士来说,心中有爱、愿意去爱是基础,也是必须。因为更多时候,他们面对的患者需求不是治病,而是治心。

关怀:像亲人一样呵护患者
每天早上八点,朱菊清就会准时到达医院,开始查房,详细了解每位患者的康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九点左右召开例会,给科室布置新的工作任务。一有空,她就会去到一楼的康复区帮助患者进行训练。
蒋女士是三个月前因工受伤,摔伤了左腿,手术后进入康复科,当时走路一拐一拐的,而且还疼痛不已。“一开始睡也睡不了,躺也躺不了,走路也痛,朱医生很关心我,天天帮我做治疗,现在已经没那么痛了。”蒋女士说。
朱菊清每天都密切关注她的训练情况,并不停地鼓励她,不断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适合她的训练方案。经过一段时间来的专业治疗,现在,蒋女士的腿部力量已有所恢复,走路平衡性也在逐渐变好,康复效果明显。
像蒋女士这样,经过朱菊清的治疗、指导训练而康复出院的病人不计其数。朱菊清表示,每一位康复治疗的病人都要花上很长的治疗时间,少则数月,多则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朝夕相处下来,医生和病人之间的感情已经很难再用简单的“医患”二字来形容了。
“患者很信任朱医生,她也是一个非常贴心的医生,除了日常的治疗外,还要跟一些患者保持联系,让患者如果有什么事情就打电话给她,朱医生都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与朱菊清一起工作近十年的陈医生告诉记者,朱菊清没有任何架子,待患者就像亲人一样,不少康复出院的患者都给朱菊清送锦旗,有些还会经常找她聊天,就如家人、朋友一样。
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质量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康复治疗的结果。医院康复科的医护人员将每一位患者当成亲人对待,做到一丝不苟,严谨高效,得到了病人的一致好评。“康复科的医生和护士对我们像亲人一样,经常鼓励我们做康复治疗,有时面对病情,我们心情很低落,都想放弃了,但是他们对我们很有耐心,像家人一样关心和支持我们,鼓励我们主动参与康复治疗,我们的病才慢慢好起来。”患者何先生说。

最大心愿:让病人的康复路更顺畅
临床医学主要是以治疗、治愈疾病为主,但是康复的主要目标是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让患者重返社会。朱菊清从事康复工作至今已经26年,在她看来,康复这门学科,不仅需要医生有专业的医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和病人构建相互信任的桥梁。
朱菊清认为,对待患者不但从生理健康问题上帮助他们,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尽可能地帮助他们释放心理压力,为他们解决生活的困难。除此之外,在康复方面,作为医生,她也会尽最大努力为患者提供康复治疗。
“希望通过康复治疗,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让他们重新回归到家庭生活、工作当中,这是我们作为康复科医护人员最大的心愿。”朱菊清说。
“医德高尚 医术精湛”,用这八个字来形容朱菊清这位医者的“仁者之心”和“工匠精神”最合适不过了。她率先在医院开展肌骨超声引导下颈肩腰腿痛的评估与注射技术、肌肉痉挛肉毒毒素注射技术等;同时,她还积极参与居家养老长者康复项目,一有时间就上门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专业的康复服务。她告诉记者,能够为病人多努力一点,让病人的康复之路更顺畅一点,是她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