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 | 东莞获批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专家热议:建立科学完整的数字生态体系 为更多中小企业注入数字活力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和财政部公示了第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东莞、深圳等30个市(区)入选。

据悉,这一轮试点旨在支持地方政府探索形成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方法路径、市场机制和典型模式,梳理一批细分行业,培育一批优质服务商,开发集成一批小型化、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和产品,通过示范带动、看样学样、复制推广,引导和推动中小企业加快转型,全面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因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受限,数字化转型更为不易。作为首批全国试点城市之一的东莞又将如何“打样”?数字化转型是如何助力中小企业降本提质增效的?对于发展先进制造业有何意义?本期“三人行”邀请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经济学研究员朱名宏,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知名财经评论家谭浩俊进行探讨。

本期嘉宾: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经济学研究员 朱名宏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 林江  知名财经评论家 谭浩俊

数据要素成为中小企业资源配置的核心内容

记者:数字化转型是如何助力中小企业降本提质增效的?对于发展先进制造业有何意义?

朱名宏:数字化转型为中小企业提质增效降本减存提供新选择。这是因为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电商平台等,中小企业可以“上云”“用数”“赋智”,借助“云大物移智链”等技术解决自身软硬件不足的劣势,享受到具有规模经济、统一管理、高效低本的存储和计算空间等。

相对应的,数据要素将成为中小企业资源配置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需求端的价值流通过数字化实时连接,影响供给端转型升级、生产模式优化、经营模式重构、商业模式创新,大幅提升企业效率和生产力水平。总的来说,数字技术可以弥补中小企业自身软硬件的短板,赋予中小企业“多”“快”“好”“省”的特性,即更多的种类和选择,更快的生产和交付,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更省的成本和价格。

林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中小企业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修课”,将会改变传统产业集群落后的生产方式,改变发展质量不高、产能过剩、创新力不足、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对于东莞而言,如果东莞的中小企业通过大量采用数字化技术、上云用云而顺利实现转型升级,将为东莞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东莞借助数字化技术的良好机遇,如在拓展先进制造业的领域上有所突破,将激励众多的民营企业致力于制造业转型升级。可见,数字化转型、上云用云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而且在助力营造东莞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良好营商环境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谭浩俊:对于发展制造业而言,数字化转型将带来两大机遇。一是真正实现智能化生产,让企业在原材料选取、产品设计、生产、检验等所有环节实现智能化操作,从而帮助企业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库存,并可实现定制化生产。二是云平台本身也是一个很大的产业市场,平台需要各式各样的传感器用于数据采集,大数据需要用到超级计算机,存储数据需要建立绿色数据中心,这些配套设备为制造业创造了新的机会。

通过云上开放平台,把设备、生产线、员工、工厂、仓库、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紧密地连接起来,共享工业生产全流程的各种要素资源,从而提高效率,可以推动整个制造服务体系智能化。同时也将催生诸多新业务、新业态,促进制造业全要素、全价值链、全产业链转型升级,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

数字化在东莞拥有广阔应用场景

记者:东莞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有哪些良好基础?又存在哪些难点?

朱名宏:作为制造业名城,东莞制造业产业链齐全、层次丰富、基数庞大,拥有经营主体166万户、工业企业21万家、规上工业企业超1.38万家,对于数字化转型有着庞大的市场需求和潜力。

依托制造业产业链完备、工业应用场景丰富、创新主体众多等基础,东莞强化数字化转型赋能作用,进一步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和融合应用提供肥沃土壤。东莞工业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具备良好基础,人才、成本依然是转型过程中两大痛点。

林江:作为传统制造大市,东莞拥有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又有相当大的难点。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成本较高,当前存在核心数字技术供给不足的问题,大多数中小企业受限于技术、人力、资金约束,在数字智能硬件方面投入薄弱,有数字转型的意愿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谭浩俊:东莞制造业发达,数字化应用场景丰富,在发展工业互联网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同时,东莞制造业的一大特点是电子产品制造业在全球具备领先地位,而电子产品制造本身自动化程度高,与信息产业结合紧密。东莞电子信息产业链完备、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成果显著,这是东莞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优势。但东莞制造业中,中小企业多、加工类企业多,很多企业的研发能力有待提高,这是东莞需要尽快补上的短板。

着力构建东莞市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

记者:获批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东莞将如何“打样”?

朱名宏: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是推动数实融合的重要着力点,也是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难点所在。东莞应从重点行业着手,坚持行业转型提升和数字化改造、行业特色和因企施策、样本试点和推广应用、数字诊断服务和畅通供需对接相结合,全力推进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东莞也要增强产业链意识,着力培养具有带动能力、研发能力的工业互联网核心企业、龙头企业,加速提升中小企业智能化、数据化水平,推动中小企业主动融入龙头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形成工业互联网的东莞集群。

林江:能够首批入围试点城市,充分说明东莞在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中走在全国前列。东莞应该继续发挥数字技术赋能效应,积极培育优秀的数字化服务商,通过建链、延链,引领和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开展数字化转型合作,为更多中小企业注入数字活力,赋能转型蝶变,实现互惠共赢。

另一方面,东莞要聚焦优势特色行业,组织供应链龙头企业、产业链牵引企业等关键主体,推动上下游中小企业“链式”转型,尤其是带动中小企业设计、制造、安全等重点环节数字化升级,实现降本提质增效绿色安全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谭浩俊:东莞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产业特点开展。首先是相关政策,东莞要重视数字化转型和云平台在当地的发展和布局,因地制宜推出更加具体的指导意见和工作计划。其次是要用好现有优势和资源,东莞各类工业企业为数众多,这为云平台方面的大型企业集成创新和中小企业应用普及,提供了强劲的市场主体需求和海量的工业数据资源。再者是建立科学完整的数字生态体系,结合东莞企业业务的特点,分层次展开数字化转型,共同构建应用层次等级丰富、服务供给充分高效、大中小企业协同共进的东莞市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