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可1日办结!东莞市生态环境局成立重大项目服务专班

进入“十四五”新阶段,东莞生态环境质量有哪些明显改善?推动绿色智造,环评政务服务如何进一步优化?全民环保行动有哪些精彩亮点?10月7日,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做客“阳光热线”,解答回应市民关心的生态环境民生热点问题。东莞通过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高效能服务、高频次宣教,持续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让绿色成为东莞城市新精彩。

高水平保护·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改善

“十三五”时期,东莞坚持大手笔投入、大兵团作战、大力度攻坚,推动治水、治气、治废均取得突破性进展,内河涌基本消除黑臭,空气PM2.5浓度从34微克/立方米降至21微克/立方米,土壤环境质量安全稳定,生态环境质量取得历史性、全局性改善。

如今,绿水青山常进视野,“东莞蓝”刷屏朋友圈,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和获得感持续攀升。具体治污层面,东莞切实处理好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聚焦影响水、气、土等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展开攻坚。

治水方面,侧重完成治污设施查漏补缺,科学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加快全市污水管网“一张网”运维;大气方面,着重推动涉VOCs企业分级评价、深度治理、改造升级;固废方面,创新打造“1+2+3N”“无废城市”建设路径和模式;土壤方面,持续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和建设用地准入管理,严守环境安全底线,全力推动东莞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城更美。

高效能服务·告知承诺项目环评可1日办结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并非一味淘汰传统产业,而是要通过结构调整、技术创新、数字赋能,推动企业从高能耗、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污染转变,以“绿色”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在环评审批方面,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实施“豁免一批、告知承诺一批、简化管理一批” 简化环评手续,实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建立重大项目服务专班,推动环评审批效率持续提升。全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分别在受理后25个工作日、15个工作日内办结,比法定时间分别压减35个和15个工作日,告知承诺建设项目原则上在受理后1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今年1-7月,全市办理建设项目环评文件7722份,日均办理50份,办理量位列全省前茅。

在执法监管方面,市生态环境局持续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全市生态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指标实现“一增三降” 。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前提下,东莞全面落实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减免罚制度,在全省率先出台《东莞市环境违法行为道歉承诺从轻处罚工作指引》。市生态环境局将继续完善“三线一单” 分区管控体系和VOCs总量管控制度,精准落实“一企一策”帮扶措施,推动传统制造业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打造更多有示范意义的绿色产品、绿色建筑和绿色园区。

频次宣教·共建共享“无废城市”

东莞是制造业大市,人口多、企业多、河涌多、车辆多、污染排放强度高。

今年7月份,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明确提出“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东莞坚持制造业当家,强化高质量发展产业根基。东莞市生态环境局结合自身职责,提出“绿色·智造添精彩”环保宣传口号,就是延续东莞城市品牌口号“每天绽放新精彩”的精神内涵,持续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让绿色成为东莞城市新精彩。

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持续开展“日常小行动,降碳大作为”全民行动,举办世界环境日、全国生态日、东莞“无废城市”建设文化节、自然嘉年华等线上线下宣教活动250多场次,辐射公众超100万人次。创新打造东莞生态环境IP形象“青甲小E”,邀请篮球明星担任“东莞生态环境公益大使”,进一步增强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知晓度和认同感。

市生态环境局将依托生态环境媒体宣传矩阵,广泛宣传环保政策,拓展环保公益志愿服务,推进36个环境教育设施常态化向公众开放,共建共享“无废城市”,全方位、多角度营造全民减排降碳、绿色生活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