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一座城市的高层次人才吸引力,“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是权威指标之一。
近日,美国斯坦福大学与Elsevier联合发布2023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从近700万名科学家中,遴选出22个领域、176个子学科领域世界排名前2%的科学家。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东莞上榜9人,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3人,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6人,其中一人还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Top1000榜”,表现十分亮眼。
这也是东莞卫生健康系统首次有学者入选该榜单,令人鼓舞、振奋。长期以来,医疗资源一度被认为是东莞这座年轻城市的短板和痛点。如今,东莞各医院“卧虎藏龙”,人才竞相涌现,“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市”正成为现实,未来值得期待。

首度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11月12日,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率先宣布,该院喻志强、杨志禄和李振华3位学者成功入选该榜单。这是东莞市人民医院首次有学者入选该榜单,也是东莞市卫生健康系统首次有学者入选该榜单。
仅过一天,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也宣告,该院特聘及双聘专家吴军、夏正远、刘建强、皮江、潘莹、金花共六位学者也成功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刘建强教授还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Top1000榜”。
据了解,“2023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是从科学家视角多维展示科研状态的一种探索,为科学家长期科研表现提供了一个衡量指标,能够更客观、更真实地反映科学家在全球范围的影响力。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意味着该学者在其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世界影响力,为该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该榜单涵盖了22个科学领域和174个子领域,是基于Scopus的数据,使用了关键指标综合评估来进行打分,从近千万名科学家中遴选出世界排名前2%的科学家。其中遴选指标包括:引用、h指数、共同作者调整后的hm指数、不同作者位置的论文引用,形成综合指标c-score,着重于学者的引用影响力及作者贡献度,而非生产力。
此次是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检验医学中心主任兼东莞市肿瘤临床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喻志强教授第三次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喻志强教授是国内医学检验领域知名专家,一直从事癌症的诊断和治疗,专注癌症标志物筛选和分子诊断试剂盒开发等研究。但他更看重“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正在朝着“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不懈努力。
实现“零”突破,九位学者入选“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不仅是对他们个人科研能力的充分肯定,更是东莞着力推动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
数据之下,是近年来东莞不断引入、培养高端科研人才的努力。截至目前,全市卫生人员达7.71万人,比2018年增长19.82%。其中,在高层次人才方面,2016年以来,累计评选东莞名医198名、医学领军人才14名、医学学科带头人114名、杰出青年医学人才61名、医学学科骨干2147名,进一步发挥了高层次人才带动作用。同时,引进各层级高层次人才300多人和12支高层次医学专科团队,填补了高层次人才缺口,带动了东莞医疗技术水平和科研水平提升。
与此同时,东莞卫生健康局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打破体制障碍,多层次、全方位提升培养人才,为人才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让广大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随着人才引领发展的作用效益凸显,一支高端引领、中端支撑、基层稳固的全链条卫生健康人才队伍逐渐形成。

卫健事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最大增量”
这份“人才成绩单”背后,是东莞市委、市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是东莞卫生健康系统始终把尊重人才、关注人才、支持人才、服务人才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招”的效益凸显。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优势是最有潜力、最可依靠的优势,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东莞卫生健康事业正处于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谋划和做好人才工作是责任所系、形势所需、问题所迫。
近年来,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医院与医院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总体来看,东莞卫生健康人才队伍逐年壮大。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广州、深圳等地区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与人民群众对于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相比,东莞无论是在人才引进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上,还是在人才工作的机制和环境上,仍有一定差距。
比如,数据显示,2022年我市在岗人员数、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总量均列全省第4,但每千常住人口在岗人员数、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列全省倒数第5、第6、第8、第7,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极不相称,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和卫生人才总量还远未能满足社会发展建设目标需求。
由此不难看出,目前我市卫生健康系统一方面人才底子比较薄,另一方面人才创新环境还不够优,对人才的吸引力、集聚力,以及保障力仍有欠缺。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人才引领驱动”。
踏进“双万”新征程,市委、市政府将人才放在第一资源的位置来抓,谋划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出台“1+1+28”人才政策体系,深入推进“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吹响“是人才 进莞来”的人才号角。市委主要领导还在不同场合不同会议上强调人才的重要性,近两年对人才工作作出的指示、批示就超过30次,对人才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今年年初,省市相继高规格举办高质量发展大会,重锤擂响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鼓,市卫生健康局提出“品质医疗、温暖服务、守正创新、协调发展”愿景目标,卫生健康人才工作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
如何把握机遇、乘势而上,还是要靠人,靠人才,让人才这个“关键变量”成为助推东莞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吸引顶尖医学专家纷至沓来
近年来,东莞卫生健康系统创新出台政策,实施有力举措,坚持“用心引才”,坚持“悉心育才”,坚持“关心爱才”,坚持“真心尊才”,推动人才队伍建设,为卫生健康工作提供了坚实支撑,为全市“人才强市”战略做出积极贡献。
去年,市卫生健康局创新“引才、聚才、留才、育才”举措,制定出台《东莞市高层次卫生健康人才引进培养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及高层次医学专科团队、“东莞名医”、医学领军、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等四个引进培养项目配套实施方案,评选出2022年高层次医学专科团队引进培养项目6个、“东莞名医”项目10个、医学领军项目18个、杰出青年医学人才项目50个,带动东莞医疗、教学、科研水平提质增效。
10月27日,全市卫生健康系统人才工作会议召开,进一步推进人才工作,切实增强人才工作责任担当和服务意识,推进实施高层次卫生健康人才引进培养项目,为实现我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值得一提的是,市卫生健康局是东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首次召开人才工作会议的部门,充分体现了卫生健康系统大力推进人才工作的坚定决心和有力举措。
现在的东莞,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迫切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拿出了以往任何时候都没有的“大力气”“大手笔”。会上,市卫生健康局三级调研员、人事科科长赖郭文通报高层次卫生健康人才引进培养项目有关工作情况,对深入推进人才项目作了部署,确保高层次卫生健康人才引进培养项目顺利推进实施。
据了解,今年市卫生健康局又针对性地进行补充调整,出台2023年版实施方案和相关配套资料,就是以人才项目的形式,对高层次人才给予资金奖励,同时赋予其自我专业技术提升和培养带教后备人才的职责和任务。相比之前的人才政策,这次的“加量升级”,透露出东莞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工作,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坚定信念。
受邀出席会议的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人才办副主任姚家庆表示,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将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卫生健康系统人才工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进一步倾斜,全力以赴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助力全市人才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而不久前,东莞市委编办批复了东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3年用编请示,同意3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进“百名博士”专业人才2名、高层次人才73名、短缺专业人才210名,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卫生健康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
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巧利表示,东莞市卫生健康系统将切实把人才工作摆到重要位置,把握机遇、乘势而上,以更高站位、更大决心、更实举措、更强力度抓好抓实人才工作,把人才工作与业务发展、医院管理、党建工作等同步谋划、一体推进,为推动东莞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根据《东莞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健康东莞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具有东莞特色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进一步完善、定型,优质高效整合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发展和健康服务整体水平保持国内先进水平,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为实现上述目标,正在大步前进的东莞卫生健康事业呼吁人才、渴望人才、亟需人才,加强高层次医学专科团队、高层次人才和短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目前东莞三甲医院已达8家,以高水平医院及三级甲等医院为塔尖,区域中心医院和二、三级医院为塔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塔基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吸引顶尖医学专家纷至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