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两会|住莞省政协委员周世明:加大力度培育乡村职业经理人

“如何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如何吸引优秀青年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如何为有志返乡创业的青年提供支持”……今年的广东两会上,住莞省政协委员周世明聚焦“乡村振兴”,提交了三份提案,希望加大力度培育懂规划、善经营、会管理的乡村人才,积极引进农村职业经理人,引导新型职业农民、返乡创业青年人才向农业经理人发展,发挥头雁效应,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乡村亟需懂规划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

周世明深耕花卉市场,扎根农村一线40多年,十分关注乡村振兴的进程。她在调研中发现,长期以来,乡村中青年、优质人才持续外流,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偏低、老龄化严重等问题较为突出,乡村人才总体发展水平与乡村振兴的要求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人才供求矛盾将更加凸显。

“目前,我省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农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周世明认为,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领航员”,是基层党建治理的“组织员”,是父老乡亲的“服务员”。当下,农村人才需求日益旺盛,人才供求矛盾日益凸显,要推进乡村振兴,就要对人才“青眼有加”,全方位做好人才工作,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在调研中。周世明还发现,“凡是乡村振兴搞得好的地方,大多都是产业规划适宜、产业经营管理成功、大量职业化农民积极参与的结果。”

乡村振兴的核心支撑是产业振兴,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规模化、机械智能化和企业化、职业化。结合自己40多年的实践,周世明表示:“乡村振兴离不开三种人才,一是乡村产业规划的综合性人才,二是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三是大量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职业化农民。懂规划、善经营、会管理的乡村人才,才是带领乡亲走向共同富裕、振兴乡村的‘头雁’。”

集聚资源推动青年农村创业项目落地

乡村振兴,人才难得。

周世明认为,我省第一产业虽然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较小,但有能力有条件为乡村振兴提供“广东样板”,加快形成“城市青年下乡、在外青年返乡、本土青年兴乡”的人才集聚效应。

如何培育懂规划、善经营、会管理的乡村人才?周世明建议:“联合培养、积极引进、项目聚才、服务留才,加大力度培育乡村职业经理人。”

▲周世明(右一)深入田间地头调研

她呼吁,在广东省经济类及涉农高校全面启动“乡村产业规划和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计划。一方面优化乡村振兴涉农专业设置,开发相应课程,制定配套教材和在线教学资源,组织相关师资培训; 另一方面,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农业农村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联合培养“接地气”的乡村职业经理人。

同时,主动“引进来”,采取多种手段招贤纳士。选择条件成熟的乡村,开展试点,通过制定产业规划并引进善于经营管理且具备一定农业专业知识的人才组织实施,取得较好的成果。在充分总结经验基础上,用鲜活样板,以点带面,吸引更多有志于乡村振兴的青年才俊加盟,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澎湃动力。

项目聚才,就是集聚资源推动青年农村创业项目落地,为有志返乡创业的青年提供发挥才能的“阵地和舞台”,引导新型职业农民、返乡创业青年人才向农业经理人发展,发挥头雁效应。

结合广东实际 ,周世明还建议:“把培训培养职业农民列入乡村振兴实施计划,制定短、中长期培训计划。”通过专业的服务,引导一大批有志青年扎根乡村,鼓励城乡青年加入农业产业大军,让年轻人像一粒粒火种,在乡村慢慢“点燃”,形成星火之势,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