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里以前是个臭水塘,现在成了观景湖”“房前屋后的闲置地,如今是村民休闲的后花园”“一年间,镇里上了53个大项目”……广东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以来,东莞将其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全面推进,通过构建“1279”典型引领体系为牵引,抓好镇村经济发展、提升人居环境、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对口帮扶等工作,脚踏实地把“施工图”变成“实景画”,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位于雁田的天安数码城 凤岗供图
镇村经济实现新突破
镇域强,则东莞强;乡村兴,则东莞兴。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东莞诞生了28个全国千强镇,村组集体资产占据全省三分之一,镇村经济成为东莞一大亮点。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市直管镇体制城市,东莞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既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东莞实践,也为再造一个新广东提供东莞支撑。
“强镇富村”是东莞的突出亮点,镇村集中了全市70%的常住人口以及大部分经济资源和生产经营。东莞镇村综合经济实力强悍,但是仍面临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还不高、土地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逼近极限、高质量产业发展空间不足、公共服务还不够完善、各镇街经济实力差异也较大等问题。
放眼全国,东莞镇村经济仍需进一步补强提升。从发展规模上看,东莞缺位全国“千亿镇”,还未出现百亿村。从发展空间上看,各镇村建设用地碎片化叠加空间不足,制约着好项目、大项目的落地。
如何破局?东莞擘画蓝图,坚持规划先行、制造立镇、产业强镇,统筹并挖掘镇村优势资源,推进老旧村和城中村改造,培育新型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打造千亿镇百亿村,以点带面促进镇村经济做大做强。从“三旧”改造到城中村改造,再到城市更新项目加快推进,各镇街(园区)城市建设正呈赛龙夺锦之势。
“创先”“消薄”迸发。长安镇是东莞的产业重镇、全面发展的领头羊,担当“创先”示范,聚焦“拓空间、优环境”冲在前、打头阵,以打造现代化产业园区为抓手,拓展连片产业空间,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力争2024年GDP跻身“千亿镇”。作为“消薄”典型,洪梅镇扎实推进数字经济和新能源产业集群培育、连片土地单元整备、千亩“工改工”、滨水生态文旅示范带建设等重点工作,推进53个重大项目落地建设,着力建设富有水乡特色的现代化城镇。
一南一北,冲刺“百亿村”。凤岗镇雁田村充分发挥“临深”优势,实施“融深”策略,招引一大批重大项目、优质项目,吸引一大批产业人才,构建村企合作模式,推动经济提质增效,总资产已经突破100亿元。而中堂镇潢涌村,积极优化提升工业型经济、做大做强物业型经济、做精做优投资型经济、探索发展服务型经济四轮驱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村集体可支配收入多年来稳居东莞市村级前三,正向“百亿元村”发起冲刺。
跑马争先,赛龙夺锦。34个镇街(园区)、597个村(社区)比学赶超,大力拓展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推动产业空间“从零散到集聚”“从传统到现代”转变。

■凤岗雁田村 凤岗供图
人居环境绘就新画卷
干净整洁、美丽宜居,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城乡最朴素的向往和追求。
东莞把人居环境提升作为“百千万工程”的先手棋,围绕“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长长久久”的目标,以美丽圩镇建设、和美乡村建设、绿美生态建设为主抓手,全面推动城乡旧貌换新颜,绘就人居环境新画卷。
打造“四小园”,建设美丽家园,环境综合整治纳入优先项。东莞将全市345个行政村划分为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三大类,因地制宜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鼓励村民盘活宅前院后闲置土地、街头巷尾荒芜地块,因地制宜打造成小公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四小园”,通过“点线面”结合,改善人居环境。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四小园”10352个,全市95%以上村(社区)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从“一村美”到“全域美”,东莞正高质量打造一批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三美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让美丽乡村宜业宜居,乡村振兴有“面子”更有“里子”。
乡村建设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东莞围绕乡村风貌管控出实招、使巧劲。将道滘、清溪两个镇纳入试点,在清溪铁场村和厦坭村、道滘大岭丫村和南城村先行先试,推动农房风貌管控。一方面,加快推动美化改造行动,引导动员群众不对传统民居建筑进行大拆大建,继续保持其原有结构、色彩等建筑风貌要素,确保村庄留住“乡愁”; 另一方面,扎实开展城中村改造,引导群众从“旁观”到“建设”,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合力绘好美丽乡村新图景。目前,全市启动城中村改造项目67个,其中首批12个示范项目进展如火如荼。

■人居环境整治是隔坑村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最大亮点之一
美丽圩镇建设正散发“红利”。“这里以前就是一片荒芜的臭水鱼塘,池塘水脏兮兮的,每到夏天就散发出一股怪味,还有很多蚊虫,大家都深受困扰。”隔坑村村民吴先生表示,通过整治改造后,环境美了,池塘小边角处栽满了鲜花,香气怡人,人气也跟着旺起来。东莞对照美丽圩镇“七个一”要求,出台圩镇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方案,打造16个省级美丽圩镇示范样板镇。全市34个镇街(园区)576个有属地的村(社区)100%达到“宜居圩镇”标准。如今,“开门见绿、推窗闻香”成为美丽乡村的新常态。
东莞着力提升人居环境,不仅优化了环境,还持续绿化美化,开展“绿美森林、绿美乡村、绿美水系、绿美城市、绿美通道建设”五大行动,刷新美丽乡村“颜值”。同时,种好莞香树、荔枝树、香蕉树、红花油茶树等“四棵树”;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蓝绿通道整合提升、森林公园品质提升”“三大工程”,完成林分优化1.1万亩、新造林抚育1.2万亩、森林抚育1.4万亩,种植乡土阔叶树种及珍贵树种约78万株,建成各类公园绿地1200多个,绿美正成为东莞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和澎湃动能。

■东莞多渠道增加停车资源供应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百千万工程”不断走深走实,释放发展红利惠民生。
东莞不断提升民生福祉、持续创新社会治理,把促进千万人口与城市共生共荣作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落脚点,加快推进基础设施、要素配置、基本公共服务融合发展。
突出抓好基础设施一体化。道路交通是基础工程,一头连着经济发展大局,一头连着民生保障。东莞加速交通项目建设“硬支撑”,谋划推动常虎高速延长线、莲花山通道、增莞番高速等的前期工作,推进莞深、常虎高速改扩建工程建设,建成莞番高速与连马路共线段工程、X231线凤岗镇铁路桥拆除重建工程等项目。构建交通“内畅外联互通”新格局,通过倾力打造“民生交通”,切实保障群众安全舒心出行需求。
突出抓好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解决“学位、病床位、养老床位、就业岗位、停车位”等“民生五个位”问题,办成了一大批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其中,2023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66所,新增公办学位6.7万个;新增停车位12万个,努力解决停车难的问题;着眼更好服务百万产业工人,全国首设“健康副厂长”,通过政府搭建平台,整合辖区医疗资源,入厂为企业职工提供现场医疗服务,获人民日报聚焦报道;深化医保医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患者减负超19亿元;突出抓好“一老一小”和兜底民生保障,创新建立“中央厨房+长者饭堂+入户”三级配送链,新增养老床位超400张,努力让孩子开心成长、青年安心发展、老人舒心长寿、特殊群体暖心有尊严。
突出抓好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多元化。出台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制定23条改革攻坚的具体措施,扎实推动“消薄”“创先”工作。制定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行动工作方案,重点推进集体资源整备盘活、物业经济提档升级、投资经营稳健多元等六大重点任务,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加快高质量发展。2023年全市村组两级经营总收入增长4.3%。
突出抓好社会治理现代化。完善群众参与防控机制方面,坚持“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理念,组建32.7万人的东莞义警“先莞队”,形成民警、辅警、义警高效协同作战快速处置警情的运作模式。开设全市“知音莞家”心理关爱服务热线,守护群众心灵健康。兜牢民生保障底线方面,打造“民生大莞家”服务品牌项目。累计办理3800多宗“民生微实事”,解决群众12万余宗“小急难”问题,获评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成为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的具体实践。

■1月9日,莞揭乡村振兴展销中心在东莞康辉文旅中心揭牌营业
帮扶协作再上新台阶
结对帮扶协作,东莞勇于担当。
东莞主动扛起责任,扎实开展与韶关、揭阳对口帮扶协作,为全省区域协调发展贡献“东莞力量”。
新一轮对口帮扶协作,既是推动产业转移的重要抓手,也是落实“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举措。东莞主动扛起责任,不断完善机制,提升善帮善成的执行力,扎实开展与韶关、揭阳对口帮扶协作,着力唱好对口帮扶“双城记”,为全省区域协调发展贡献“东莞力量”。
对口帮扶协作,队伍是关键。东莞主动“输血”,选派优秀干部、资深教师和医务人员,大力推进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其中,帮扶韶关、揭阳两市发展乡村振兴车间85间,助推65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推动莞、韶两市22对医疗机构示范结对,协调选派116名医生到韶支医,莞韶双向交流培养医疗人才360名。
实施帮扶协作,产业是基础。东莞积极“造血”,一方面,大力推进莞韶产业转移共建,依托原有的华南装备园、莞韶城等共建15平方公里的市级产业转移合作园区。2023年以来,市、县两级产业转移合作园区新签约项目81个、合同总投资240亿元;新开工项目98个、计划总投资152亿元;新增投产项目44个,完成工业投资60亿元,莞韶双创中心成功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为莞韶帮扶协作注入新活力。另一方面,大力推进莞揭产业转移共建,建设莞揭乡村振兴展销中心、揭阳(东莞)产业创新孵化中心,更好承接产业有序转移,确保项目能落地、有支撑、可发展。依托揭阳高新区共建12.5平方公里的市级产业转移合作园区,扎实开展合作园区首期用地平台公司项目选址、重点招商项目选址等工作,推动2家东莞企业与揭阳方达成初步投资意向,东莞市揭阳商会在揭东区签约总投资约10亿元的文化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加快推动各项帮扶任务落地落实。
与此同时,东莞还召开企业助力东莞“百千万工程”对接会,广泛动员全市各类企业投身“百千万工程”。全市各有关部门、各镇街(园区)主动靠前做好服务引导,广泛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全心全意帮助企业降成本、拓市场,切实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着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为企业更好参与“百千万工程”搭建更多平台。全市有100多家大型企业主动融入“百千万工程”,10个典型镇与国企结对共建签约,推动帮扶协作工作再上新台阶。
当前,“百千万工程”如火如荼。东莞将进一步凝聚力量资源要素,因地制宜创造性开展工作,以钉钉子精神推动“百千万工程”各项部署在莞邑大地落地落实,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在全省“百千万工程”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