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百千万”特刊 | 东莞:“头号力度”攻坚“头号工程”

得天独厚岭南地,争弄潮头莞邑人。

2023年12月21日,XbotPark机器人基地总部在松山湖落成开园。这个基地自2014年创立以来,培育孵化出云鲸智能、逸动科技等70多个硬科技创业团队。如今设立的总部基地占地98亩,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成为集培育、孵化、研发、生产、生活于一体的硬科技创业“梦工厂”,吸引一大批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将科研成果转化成新质生产力。

■XbotPark机器人基地总部 记者 陈栋 摄

这是东莞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缩影。“百千万工程”开局以来,东莞全力以赴推进“百千万工程”起势见效,以“头号力度”攻坚“头号工程”,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在全省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中跑马争先、赛龙夺锦。

高站位统筹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广东视察,赋予广东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的使命任务。

广东既是向世界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也是国际社会观察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东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站上“双万”新起点,正努力加快高质量发展,推动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总书记殷切嘱托,为广东、为东莞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注入磅礴动力。

广东省委实施“百千万工程”,瞄准的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服务的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标是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百千万工程”是广东的优势塑造工程、结构调整工程、动力增强工程、价值实现工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是省委“1310”具体部署的“十大新突破”之一。

■2023年9月4日,东莞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大会召开 首席记者 程永强 摄

2023年5月6日,东莞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构建更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动员大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动员全市各级把握重大历史机遇,坚持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举全市之力实施“百千万工程”。聚焦“抓什么”“怎么抓”“谁来抓”进行深入阐述,提出打造一批千亿镇、百亿村,实现全市镇村实力的整体提升,以新担当新作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东莞新篇章。

“百千万工程”是广东省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对于东莞来说,“百千万工程”是东莞的优势塑造工程、结构调整工程、动力增强工程、价值实现工程;这是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协调的重大战略举措;更是东莞新一轮发展实现“浴火重生、凤凰涅槃、脱胎换骨”的重大机遇。

坚持高站位统筹,以“头号力度”攻坚“头号工程”。东莞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牵头挂帅的市指挥部,搭建起市指挥部、市指挥办、市工作专班和镇街(园区)指挥办“1+9+34”的指挥体系,出台市《实施方案》,绘制“22项重点举措+90项具体工作任务”的施工图,制定“1+N+X”50余套丰厚“政策包”。市委书记、市长主持召开全市动员会、推进会、典型镇典型村座谈会等,一竿子插到底走遍25个典型镇村,确定了把“百千万工程”作为东莞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总抓手的整体思路,立足东莞工业化起步早、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实际,谋定了城乡融合发展的主攻方向,以镇村为主战场,举全市之力全面推进。市四套班子领导定点联系镇街,从市直单位选派优秀干部挂任镇街“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副主任,各镇街选派驻村“第一副书记”。各市直部门“一把手”做教练员、各镇街书记做领队、各村(社区)做运动员,营造出热气腾腾、双向奔赴的生动局面。

2023年9月4日,东莞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大会召开,推出“1279”典型引领工作体系,进一步明确“干什么”“怎么干”,通过培育典型,以点带面,抓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抓城镇提能、抓乡村振兴、抓城乡融合,加快把短板变为潜力板, 推动“百千万工程”工作进一步走深走实。

2023年11月6日,全省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在茂名市召开,强调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抓紧抓实“百千万工程”。当月,东莞迅速召开东莞市“百千万工程”省典型村建设工作座谈会,落实全省“百千万工程”现场会精神,这次会议不仅是座谈会,更是动员会、督办会。

拿出“头号工程”的力度,形成“头号工程”的势头。短短几个月内,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走遍25个省典型镇村调研,专题组织召开典型镇、典型村建设座谈会,坚持“一镇一方案”“一村一方案”,逐一研究明确发展思路、举措,带头大力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彰显东莞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决心与信心。

市委书记肖亚非深入凤岗、中堂、厚街、南城、麻涌、企石、东坑、横沥、谢岗等镇街,专题调研“百千万工程”。他走进生产一线、企业车间、田间地头,强调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扎实开展调查研究,要求突出东莞的特色和定位,坚持城乡融合、协调发展的规划思路,在基层社会治理、民生短板攻坚、本外人口融合、绿美生态、文化建设等方面做大文章、出新成效。他还带队到韶关考察对口帮扶协作工作,深入推动“百千万工程”,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市委副书记、市长吕成蹊深入南城、凤岗、东坑、茶山等镇街,督导推进“百千万工程”,强调要用好山水资源禀赋,融入现代理念优化规划设计,聚力做好农文旅深度融合文章,以新业态新场景引领新消费,推动“百千万工程”在东莞不断取得新成效。

高标准推进

大潮涌东江,莞邑掀热潮。

自2023年5月6日召开动员大会后,东莞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强烈的责任担当、务实的作风,聚焦“百千万工程”这一重中之重,推动镇村“创先、进位、消薄”齐头并进,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项项缩短差距、实现赶超。

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蓝图已定,等不起、慢不得。锚定高质量发展,瞄准发力点,东莞全市各级各部门抢抓机遇,高标准推进“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努力将政策红利转化为镇村发展红利,全面争创东莞镇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镇域强,则东莞强;乡村兴,则东莞兴。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东莞诞生了28个全国千强镇,村组集体资产占据全省四分之一,镇村经济成为东莞一大亮点。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市直管镇体制城市,东莞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既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东莞实践,也为再造一个新广东提供东莞支撑。

镇域经济是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百千万工程”的关键点。

“创先”“消薄”齐头并进。东莞选取长安镇、洪梅镇作为镇域经济“创先”“消薄”典型。长安是经济强镇,洪梅属于经济欠发达镇,选取一强一弱作为典型,重点突破,带动后进,整体跃升,形成覆盖全市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强镇经验。

■长安镇建立了手机智能制造产业链、供应链和服务链体系,成就了当之无愧的“中国智能手机第一镇”

如何创先?长安镇有清晰的认识。

过去40多年,长安镇依托电子信息和五金模具产业基础,建立了手机智能制造产业链、供应链和服务链体系,成就了当之无愧的“中国智能手机第一镇”。但是,长安土地开发强度高、城市品质不高、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内畅外联交通格局不完善等制约着长安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有的放矢。在新的历史时期,长安镇延续辉煌,在新一轮的强镇富村中必须奋勇争先,对标对表,下好先手棋,高标准推进“百千万工程”。

因此,长安选择锚定“长安副中心”建设,即在深度城市化引领方面,以两个TOD片区为核心,高水平建设长安副中心,打造绿道长安,构建“内畅外联”交通格局。前期以1379.5亩沙头TOD省市合作用地为核心启动区,建设一批新生态、新学校、新医院、新道路,助力城市长期发展。

当前,长安镇全力抢抓“百千万工程”重大历史机遇,全面打响产业发展攻坚战,瞄准做大电子信息产业、机械五金模具产业特色产业,培育智能视觉、新能源汽车配套、电子大健康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富有生机活力的产业森林,努力实现加快产业转型、引才留才育才、连片空间拓展、城市与人口共生共荣“四大突围”,向着“千亿镇”目标阔步迈进。

■洪梅镇河西产业园

怎样消薄?洪梅镇勇当示范。

作为水乡功能区建设的“试验田”,洪梅镇近几年发展势头较好、发展后劲足、面貌提升快、区位优势明显、生态文旅资源丰富。如今,担当“消薄”先锋,洪梅干劲十足。现有市重大项目53个,其中32个是以数字经济、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的产业项目。

在洪梅镇河西产业园,10多个在建项目正热火朝天地施工;在洪梅镇政务服务中心,项目并联审批、即到即办……当前,在“消薄”答卷上,洪梅镇聚焦数字经济和新能源产业集群培育、连片土地单元整备、千亩“工改工”、滨水生态文旅示范带建设等重点任务奋勇前行,形成有洪梅特色的经验做法。

“创先”“消薄”,这是东莞高标准推进“百千万工程”的真实写照。这座立足制造业的工业城市原是“游客输出地”,如今变成“旅游目的地”。公共空间提质升级、基础建设日益完善、乡村建设翻天覆地、城乡进一步融合……东莞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答卷,也彰显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成效。

高品质提升

“百千万工程”凝聚“千百万力量”,“头号工程”在东莞已经形成高品质提升之势。

“百千万工程”身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目标就是为了增加老百姓收益、缩小贫富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此,东莞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参与,推动各类要素向“百千万工程”集聚。

东莞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全面搭建政策要素保障支撑的 “四梁八柱”。制定出台《东莞市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构建更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格局的实施方案》,部署22项重点举措、90项具体工作任务,强力打出制造立镇、园区活镇、科技强镇、人才兴镇、现代城镇“组合拳”。市各专班和有关部门坚持改革创新、强化政策供给,制定印发关于推进“百千万工程”各项政策50余套,着力破解当前困扰镇村发展的资金、土地、科技、人才、金融等要素瓶颈。

资金从哪来?——东莞强化财政保障,对全市15个省典型村每村专项提供3000万元的奖补,为“百千万工程”提供精准、有力、有效的支持。东莞银行单列“百千万工程”专项贷款资源,将东莞地区作为全行推进“百千万工程”的主战场,充分发挥大兵团作战的策略,总分支联动发力,成立总行专项小组,统筹全行开展“百千万工程”落地实施工作。截至2023年11月底,东莞银行为各镇街(园区)2416家先进制造业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授信余额达686.39亿元。

土地如何“活”起来?——东莞组建“百千万工程”要素保障专班,针对产业空间特别是连片空间不足、成本上升等问题,加快打造“20+60”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大力推动7268亩土地整备,“三旧”改造完成拆除整备5000亩,开展五年5000万平方米优质产业空间建设,先行启动1000万平方米优质产业空间建设,梳理出28个优质产业空间重点项目,涉及面积约4300亩,其中已开工建设项目15个,为承接优质项目腾出新空间。

人才如何聚起来?——东莞进一步吹响“是人才 进莞来”引才号角,深入实施新一轮“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新引进本科以上学历人才超16万人。当前正着力打造一支素质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博士专业人才队伍,大大增强东莞教学科研人员队伍力量,把科技的力量转化为经济和产业竞争优势。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镇村攻坚一线,激励创先争优。吸引更多人才选择东莞、逐梦东莞、圆梦东莞。

人居环境如何改善?——聚焦“两个文明”,东莞持续深入开展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着力解决环境面貌、文化生活、文旅产业、移风易俗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乡村家园更美丽、文化更惠民、产业更兴旺、新风育乡村,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努力答好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协同发展时代之卷。

企业如何助力?——东莞专门召开企业助力东莞“百千万工程”对接会,动员全市各类企业投身“百千万工程”,引导100多家大型企业参与“千企帮千镇 万企兴万村”行动,推动10个典型镇与国企结对共建签约。

东莞以“头号力度”推进“头号工程”,以钉钉子精神把工作蓝图变为现实,进一步挖掘价值、塑造优势,让“创先”“消薄”的成效看得见、摸得着。让中国式现代化的美丽图景在东莞可感知、有共鸣,努力构建更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在全省“百千万工程”中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