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批内销货物原产地申报错误,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工作疏忽,多亏了海关的主动披露制度,我们最终没有受到海关行政处罚,公司才得以保住AEO高级认证企业的资质。”东莞创机电业制品有限公司关务负责人刘启贞长舒一口气。

▲东莞海关关员到企业宣讲主动披露相关政策
创机电业是东莞一家生产电子产品的AEO高级认证企业。因为有AEO高级认证企业资质,该公司货物进出口享受到低查验率、高通关率等政策红利。“我们原本担心这次违规事项,会导致公司受处罚而被降低信用等级。幸好有海关主动披露制度,不仅没有影响我们的信用等级,还帮助我们及时纠错,避免因‘小过失’引发大问题。”刘启贞补充说。
海关主动披露制度是指进出口企业、单位自查发现其进出口活动存在少缴、漏缴税款或者其他违反海关监管规定的情况后,主动向海关书面报告并接受海关处理,经海关认定可依法予以从轻、减轻或不予行政处罚的制度。作为一项惠企政策,主动披露为外贸企业提供了自查自纠、守法便利通道,允许、鼓励企业主动纠错,减少轻微违规行为对企业的经营影响。
在黄埔海关所属东莞海关关员的指导下,创机电业递交了主动披露材料,经海关核实,该公司主动披露的违规行为符合免于行政处罚条件,并且核实期间未暂停对该企业适用高级认证企业相应优惠管理措施。最终企业少缴罚款4万余元,减免滞纳金8000余元,企业信用等级未受影响。
此前,海关总署发布的2023年第127号公告,对主动披露违规行为有关事项的处理规则进行更新,扩大了主动披露违规行为不予行政处罚的适用范围,放宽了有关的时限要求和适用条件。
公告发布后,黄埔海关聚焦外贸企业高质量发展需求,联合地方商务局、经济发展局等部门举办多期主动披露政策宣讲会,及时向企业传达政策新动向,针对辖区重点企业、高级认证企业开展“一企一策”精准指导,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海关政策。同时,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自查,提高合规经营水平,享受合规便利。
“帮助很大!海关主动来我们公司调研,解读政策,明确了企业在注册地海关和申报地海关都可以接受主动披露,这就一次性解决了我们集团公司旗下3家企业的相同问题,我们企业获得感很强。”东莞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贺波说。
此前,该企业自查发现其集团公司下3家企业均存在货物编码申报错误导致少缴税款的情形,但3家企业所在地分属不同海关,企业担心要分别向不同的海关递交主动披露资料并配合相关核算工作,工作量很大。东莞海关了解该企业情况后,第一时间向企业进行政策解读,作为3家公司的申报地海关一次接收了上述3家公司的主动披露资料,并协调相关部门高效办理。
东莞海关副关长邢旸表示:“海关主动披露政策为外贸企业提供了自我管理、自我纠错的机会。帮助企业明晰政策导向、熟知政策内容、熟练业务流程,是海关帮助企业规范经营、促进外贸保稳提质的重要着力点。接下来,我们将针对辖区企业外贸发展现状及适用政策情况,问需于企,问计于企,‘一企一策’‘一镇(街)一策’‘一城一策’开展调查研究,推动政策精准滴灌,最大限度释放红利。”
据介绍,2023年,黄埔海关受理226家企业主动披露申请,同比增长98%,为29家企业减免滞纳金202万元。
黄埔海关稽查处副处长陈冬勇表示:“我们鼓励、支持诚信企业用足用好主动披露政策,切实为企业纾困减负。下一步我们还将进一步优化业务办理流程提高作业效率,继续深化运用‘互联网+’减轻企业配合成本,实现海关监管、企业自律与优化营商环境互融共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