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加力提速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2025年广东“省两会”期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广东将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奋力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以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2025年是广东“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的重要时间节点,推进“百千万工程”的路线图、任务表已然清晰。对此,省人大代表、东莞市文化馆馆长黄晓丽建议,广东应当以全域旅游的理念,围绕文化旅游融合这一目标,高标准推动“百千万工程”可持续发展,促进城乡区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百千万工程”瞄准的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通过对县、镇、村全域全面统一的升级建设,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而全域旅游是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的旅游目的地,统一规划布局、优化公共服务、推进产业融合、加强综合管理、实施系统营销,实现区域整体高质量发展。在黄晓丽看来,二者在建设思路、内容和举措一致,结合起来能够让“百千万工程”的内涵更为丰富。“以全域旅游理念引领‘百千万工程’,以打造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全面统筹推进县、镇、村各领域建设,有利于提升各地整体建设的目的性、实用性、美观性、协调性,有效塑造县镇村的独特竞争力。”
随着广东“百千万工程”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黄晓丽建议,广东“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应结合加快建设旅游强省的目标,以全域旅游理念,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方方面面。“比如在乡村风貌建设上,不仅追求实用,更要考虑其美观性和吸引力,在满足当地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的同时,吸引外地人员前来游玩逗留,释放‘旅游兴、百业旺’的综合带动效应,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在县域全域旅游规划方面,黄晓丽建议,各县应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区域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县域文旅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产业布局和重点项目,推动文旅产业与县域经济融合发展。“广东各地资源禀赋各不相同,像粤东地区可以依托丰富的民俗文化和自然景观,打造民俗文化旅游区;粤西地区则可利用海洋资源和历史文化遗迹,发展滨海文化旅游;珠三角地区则可以创新开发工业资源,发展工业文旅经济。”与此同时,还可以加强县域内文旅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加大对县域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推动“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在乡镇文旅公共服务提升方面,黄晓丽尤为关注“城乡一体30分钟文旅圈”的建设。“通过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文化站、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阵地打造乡镇文旅服务驿站,加强旅游标识系统建设,发展文艺演出、文化展览、民俗节庆等多样文旅品牌活动,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乡村在地文化IP打造方面,黄晓丽认为,广东承载着厚重而深沉的岭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广东乡村发展应该突显岭南生态、历史、民俗文化资源,走出广东独特的发展道路。对此,她建议广东省文明办等7部门联合开展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以打造在地文化IP为主抓手,推进乡村环境面貌、文化生活、文旅产业、移风易俗等工作,推出“一村一品、万花齐放”的和美乡村。通过发动广东省高校相关专业学院走进乡村,开展全省乡村特色生态、乡土文化资源系统性挖掘、保护和研究工作,激活乡村文化的精神基因。同时,还可以考虑引进有实力、感兴趣的优秀社会力量参与当地特色文化开发、利用、包装,将在地文化深度融入基建、旅游、教育、文创等各个领域,提升在地文化IP的影响力。
(记者 吴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