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C一战成名,以0:6的傲人战绩,一举创造了印巴空战纪录和中国战机KO外国战机纪录,成了名副其实的高速“打印机”。
被击落的六架战机,分别是三架阵风,由法国达索生产;一架苏30和一架米格29,由俄罗斯生产;以及一架苍鹭无人机,由以色列制造。
这几种型号的飞机都是相关国家的主力战机和主销战机,尤其阵风,被称为欧洲顶流,属于四代半机,为什么一到战场上遇到代次更低且功能上做了减配的歼10C,如此不堪一击呢?
系统性的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战术思想和作战系统存在代差悬殊。
现代空战是系统作战,超视距作战,更注重战场信息获取与即时传输共享,武器性能之外,电子战以及数据链水平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预先决定了战场态势,早已过了原来战机在空中狗斗的阶段,这是现代空战与以往空战的最大差异。
依照这个标准,通过看双方参战的战机情况,以及双方交火的主要战场所在,就能大致找出印军失败的原因。
根据巴基斯坦军方通报和网上流传的信息,这场空战,巴基斯坦方面共出动11架战机,参与打击的是7架出口型歼十。其余4架起牵制扰乱作用。印度方面总共出动14架战机,其中两架苏30,两架米格29,两架米格21,8架阵风,还有无人机若干。
看到没有?巴基斯坦出动战斗的是清一色的歼十,“其余四架起牵制扰乱作用”的战机虽然没有详细说明飞机型号和具体怎么“牵制扰乱”,但从巴副总理说参战飞机全部是中国制飞机且已经通报给中方合作伙伴看,大概率也应该是中国制飞机,所起“牵制扰乱作用”,有很大可能就是电子干扰和压制功能。
那么这样以来,巴基斯坦的所有参战飞机就能形成一个完整高效的战场信息获取和即时传输决策闭环链条,是一个完整团队在集体行动,有的打飞机,有的瘫痪印军地面防空和战机雷达等系统,各司其职,起到了11架飞机作战效能大于11的加法效果,相当于在战术上做了乘法。
而印度方面呢?看看它参战飞机的国别和型号吧,至少包括进口自法、俄、以三个国家的五个型号的战机。包括有人架势飞机也包括无人机。把这些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型号、不同系统的飞机纠集在一起,别说系统作战了,单单是即时共享战场信息,都几乎不可能。
所以先不要说武器性能、飞机代差,从一开始,看双方参战的武器系统构成和从系统构成反映出的战术思想,就已经先决定了战场态势。
第二是歼十和PL15的武器性能卓著。
因为印度方面没有公布消息,我们不知道印军飞机加挂的是什么武器系统,在此不做技术分析。
根据巴方公布的信息,巴方出动攻击的战机平台是歼10C,武器系统是PL-15导弹。歼十包括歼-10CE、J10CP与J10CS等衍生型号。
巴基斯坦使用的是J10CP与J10CS,挂架与中国自用的不同,可以挂载更多的武器,有电子吊舱,可以实施电子干扰。搭载4枚PL15E远程空空导弹,射程140公里和两2枚PL10近距格斗空空导弹。后来也提供了PL15,射程超过200公里。
PL15是双脉冲导弹,可以两次点火,也就是在接近目标时可以再次点火追踪目标,留给对手的反应时间只能以秒计,从而使得准确性大大提高。从7架战机击毁6架战机看,PL15的性能确实不错。
第三是战斗人员素质。
再好的武器系统,都需要人来完成。人的因素,也是巴基斯坦取胜的关键。
巴基斯坦飞行员的素质一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训练有素:巴空军飞行员每年飞行时长比印度飞行员多30至40小时,其主力战斗机飞行员普遍拥有500至1800小时的飞行时长。并且巴空军采用中西融合训练体系,建有设施先进的现代化靶场,还常与英国、土耳其等北约成员国,以及中国开展联演联训,训练强度和实战化程度高。
实战经验丰富:由于长期处于紧张对峙的战备状态,并频繁参与打击国内反政府武装,巴空军飞行员在训练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能够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迅速做出反应,发挥出战机的最佳性能。据不完全统计,1947年巴基斯坦独立以来,巴空军先后击落上百架敌机,而自身损失远低于对手。空军志愿飞行员空战多次击落以色列战斗机。
后勤保障得力:巴空军后勤保障能力较强,虽然融合了不少东西方装备,但在精心维护和改造升级后,巴军战机每天紧急升空最多达6次,年均事故量仅为对手三分之一。这样的高强度战训,进一步提升了巴飞行员的技战术水平,他们大多具备昼夜出击的全天候作战能力。
综上,无论战术思想还是作战系统,亦或武器性能,战斗人员素质,巴方都不弱,而印军不仅样样落后,在面对巴方时还可能存在傲慢自大心理,如此焉能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