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3日,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揭牌成立,在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这一国家战略的赋能之下,一座宜研、宜创、宜业、宜居社区用5年时间的蝶变新生,完成了从科创“试验田”向科创“强磁场”的跃升。
含“科”量与含金量双升,创新“小生态”育成——12家新型研发机构、200余个研发平台、5000多台共享仪器,辅以全周期、全链条的科创服务生态支撑,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对外赋能,产业链创新链互促双强——联动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多家科研院所,对外拓展生产场地20万平方米,辐射带动多个镇街科创发展。
5年前,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应时而生,承载期待,不负期待;未来,社区将持续深化“园区、校区、社区”三区融合模式,为东莞“8+8+4”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支撑,书写湾区科创新范式。

含金量和含“科”量双提升,全链条创新生态已育成
2020年7月23日,承载着打造广深港澳、中科院及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成果转化落地粤港澳创新创业首选地的重任,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正式揭牌成立。
5年,这个社区会有怎样的蝶变?
一个创新创业社区,能够留住企业的根本原因在于“楼上楼下、触手可及”的科创资源。在社区,12家新型研发机构、10个创新工场、200余个研发平台构成了强大的创新矩阵,5000台套共享仪器为企业研发提供了便捷的研发条件,6000余名创新创业者被吸引而来、常驻在此——这个含“科”量满满的社区,现已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科创资源最为集聚的区域。
落地社区仅一年多时间,湃泊科技成为国内首家在该领域实现端到端工艺拉通、全流程自制的高科技企业。“湃泊科技产品快速研发及多项验证测试,就是在‘邻居’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搭建的公共技术平台完成。”据介绍,湃泊科技于2021年入驻社区,现已以性能卓越的电子陶瓷产品完美解决三高问题(高热、高压、高频),成功突破了芯片封装“卡脖子”技术难关。
双创社区还打造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完整孵化体系,提供从工商注册到政策申报、知识产权布局、投融资对接等八大综合板块、150余项服务,所搭建的24小时一站式服务阵地,全链条、全过程、全生命周期服务系统,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支持。
揭牌5年,这里成为企业成长壮大的“福地”。5年,社区累计引进孵化科技型企业867家,孵化存活率约为85%。
一组数据可见社区企业的“量”“质”齐升。截至2025年上半年,社区存量科技型企业600余家,包括高企130余家、规上企业23家,专精特新企业2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上市后备企业4家,亿元营收企业4家,产生高价值发明专利(含申请)2000个。

5年,这里成为资本“青睐”之地。园区各类企业获得各类投融资超4亿元,其中有14家企业获得松山湖天使投资基金合计超过7000万元,实现了“小投入、大收益”的效果。
5年,这里成为高层次人才扎根之地。从2020年社区常驻研发办公人员不到2000人,增长到2025年超5000人。包括中科系、清华、北大、北航、电子科大、华中科大、东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国内外知名教授博士团队,以及来自IBM、兴旺达、ATL、华为等曾任国内外知名企业管理成员的创业团队。本科学历以上人才占比超过75%。
在多方要素的合力之下,社区的含金量,也早已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含金量”。揭牌仅3年,社区总营收即实现了3倍增长,展现强劲的爆发力;经过5年的运营发展,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已经成为一个创新创业创富的理想之地。
正逢其时:联动赋能,辐射东莞
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5年来的蓬勃发展,是时与势合,内与外合的最佳注解,更是5年探索实践,从科创“试验田”跃升为湾区“强磁场”的生动见证。
2020年7月,东莞市委、市政府提出高规格谋划建设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打造一个承接广深港澳、松山湖科学城、中科院及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成果转化落地的粤港澳创新创业首选地——当年7月23日,在原松山湖大学创新城的基础上,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正式揭牌。
时隔4天之后,7月27日,一项重磅国家战略落地:松山湖科学城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正式开始从“园”到“城”的根本性变革——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的揭牌,可谓生逢其时、正得其势。

同时,随着松山湖科学城纳入国家战略,科创资源加速云集,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成为承接科创“流量”的理想之地。
如何抓住泼天“流量”?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借智借力,联动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各方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构建起全链条创新生态,更向外辐射,激发周边镇街园区的科创活力,化流量为“留量”,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对内的科创资源整合上,5年来,社区与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医科大学等周边高校通过合作共建等方式,实现“高校成果、社区转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社区联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各新型研发机构及其公共技术平台、创新工场等共同推进创新创业企业培育孵化和产业化,链接科技成果从0到1和从1到100的全链条过程。
在对外赋能上,社区企业科恒科技的3D打印技术与茶山镇韬略运动器材的头盔产品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科技运动产品;华南协同创新院与石排镇共建东莞市石排通信部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培育通信部件技术创新能力;华南设计创新院与寮步镇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助力寮步科创培育。
在顶层设计赋予的科创“势能”加持下,在微观层面创新主体间的化学反应之下,5年时光,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打造出“开放、协同、高效”创新创业生态网络,助推东莞产业转型升级。
据不完全统计,社区超50家企业在周边拓展生产场地近20万平方米,辐射带动大岭山、大朗、寮步、茶山、东坑、企石等镇街科技产业发展,涵盖新材料、新能源、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智能机器人等多个产业领域。
当前,东莞正在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全力推进“8+8+4”现代产业体系,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未来将继续深化创新创业服务,完善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为湾区乃至中国的科创新范式书写“东莞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