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协作助力“百千万” |南城南雄工作队:打好“组合拳” 双向奔赴共富

建立16个乡村车间,集群发展带来共富效应;活化珠玑古巷,打造“行走的广府文化博物馆”……新一轮莞韶对口帮扶协作开展以来,南城-南雄对口帮扶协作工作队坚持“南雄所需、南城所能”,打好民生帮扶、产业共建、乡村振兴“组合拳”,推动南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车间走进乡村 创造家门口的就业岗

东莞驻珠玑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进驻以后,成功招引东莞总部形态企业进驻,在珠玑镇设立生产总部“乡村振兴车间”,成立南雄市三盛智能电子有限公司并成功投产,同时以珠玑镇为中心,向周边乡镇辐射设立“卫星车间”,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目前,珠玑镇三盛智能电子乡村振兴车间被列入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典型案例,并发展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头年引进、次年壮大、三年上规、四年增资扩产的产业有序转移具体实践。

“我们聚焦农村就业难题,通过引进企业发展产业,盘活闲置学校等资源,努力为村集体和村民增收创收。”珠玑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蔡思维表示,三盛电子已经解决了当地200多名的老百姓稳定就业,月收入3000元-3500元,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给村集体和村民增收创收。

集群化发展 16个车间的共富效应

据介绍,工作队将统筹帮扶资金近600万元对闲置的洋湖小学进行改造升级,新建工业厂房、办公大楼、员工宿舍,由珠玑镇强镇富村公司运营,出租给三盛电子;通过“政府改造+企业承租”模式,加快土地流转速度,实现集体资产增值,租金年收入可达30万元,年化收益超5%,预计产值从2000万元跃升至5000万元,实现“闲置资产变增收资本”,与企业发展双赢,推动当地经济增长。

据悉,东莞市对口帮扶南雄市全安、珠玑、古市、黄坑、界址5个镇,帮扶团队人数超50人。通过建立“公司+车间+村民”的运作模式,促进人才、技术、资本向农村流动,让“小车间”为乡村振兴注入“大能量”。

记者了解到,5个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共培育挂牌乡村振兴车间16间,涵盖电子、家具、工艺品、安全用品、制衣、山泉水、食品等领域,更有创新建立“残疾人就业帮扶车间”,乡村振兴车间成立至今累计产值超1.35亿元、累计向集体支付租金超104万元、吸纳当地就业人数超1000人。

文旅赋能 活化珠玑古巷

为迎接2025年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南雄市启动珠玑古巷保护活化利用项目,工作队计划投入帮扶资金约2000万元助力该项目建设。目前,南门楼邮局驿站已完工,市政改造与古建筑修缮同步推进,打造“行走的广府文化博物馆”。

记者走进珠玑古巷南门楼西侧,珠玑邮驿已开始试营业,不少游客购买姓氏邮票并盖上特制印章。

南门楼西侧邮局驿站主体建设及室内布展施工,是珠玑古巷保护活化利用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重点施工内容还包括:珠玑古巷人居环境整治、古巷(南门楼至双龙桥段)沿街两侧房屋及宗祠修缮、“三线”整治及珠玑古巷周边片区(C1A4片区)市政道路建设等工作。项目在保留原有古巷韵味的基础上,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建设方案,以确保改造后整体风貌相协调,并体现莞韶帮扶元素。

乡村振兴 产业赋能焕新颜

“百千万工程”的主战场,在镇村、在基层。工作队协助抓好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助推南雄成功入选国家首批整县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县、全国“绿色农资”升级行动试点县及2023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全国文明村——珠玑镇灵潭村,是东莞驻珠玑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重点帮扶村,该村党总支书记黄建忠说:“像工作队已经完成的便民服务中心,为我们解决了快递终端、普惠金融助农取款方面的问题,同时打造这么一个点,可以为群众推销土特产,让群众能增收。”

黄建忠表示,现在工作队计划投入逾100万元帮扶资金,对灵潭腐竹厂的生产设备进一步提升,将“非遗技艺”转化为“致富产业”,助力乡村实现“产业兴、百姓富”。项目预计为村集体年收入增加10万元,创造超30个就业岗位,辐射全村腐竹产业发展,推动传统工艺市场化、规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