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建设十件实事”观察|东莞“退休一件事”改革 最快2天办结 让养老无忧

编者按

法治是城市治理的基石,更是民生福祉的底色。

2025年,中共东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东莞市2025年法治建设十件实事工作方案》,持续推出由市级统筹推动的法治建设实事。十件实事项目涵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等环节,着力解决法治建设领域社会关注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法治建设成果惠及广大群众,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当前,年已过半,“法治建设十件实事”推进进展如何了?东莞日报推出“法治建设十件实事”观察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最快2个工作日就能办完全部退休业务

市民黄女士准备到达退休年龄,近期准备办理退休。在以前,黄女士需要先去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养老退休业务,办理成功后才能继续办理医保退休核定、住房公积金退休提取等业务。“到底有多少个事项要办理,要先跑哪个部门、带多少办事材料,办完要多久,我心里完全没底。”

针对退休业务涉及的事项情形复杂、所需材料多等问题,东莞深化政务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创新“退休一件事”服务,推动群众退休待遇“最大化”、业务办理流程“最优解”。改革后,黄女士只需要前往就近的政务服务中心审前服务区,工作人员就会根据她的实际情况梳理业务情形,协助确认事项清单、梳理办事动线与设计业务流程,为黄女士生成个人专属的退休方案。黄女士根据退休方案,只需要到办理窗口一次性提交材料,最快2个工作日就能办完全部退休业务,办理时限和提交材料压减近60%。

在政策落地与经办优化方面,自今年弹性退休政策实行以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编制印发了9份弹性退休业务工作指引,组织了2场覆盖全市经办人员、12345热线及社银合作机构工作人员的专项培训。梳理高频咨询问题,动态更新养老待遇知识库,通过“东莞社保”公众号解读政策、展示流程、答疑解惑,实现新老退休业务平稳过渡。同时,细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申领流程,明确责任与时限,优化“退休一件事”养老社保模块,将退休申请部分前置事项整合纳入“退休一件事”办理流程,通过内部协同联办机制,实现材料集中收取、业务并联办理,显著提升老百姓办事便捷度。

在智能服务与技术赋能方面,截至6月底,“东莞社保”微信公众号实名认证用户达443.98万,推送社保经办信息389万条,其中养老保险相关信息48万条,及时为群众提供政策指引。创新开发8项养老保险经办智能审核事项,涵盖月定期养老待遇核定、弹性退休审核等高频养老待遇业务,运用“智能识别+自动审核+全程留痕”模式,实现7×24小时自动化初审。目前已在各镇街试点测试,后续将根据反馈优化校验规则,提升审核精准度。

在养老待遇资格认证方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社保服务送上门,新春情暖百姓心”暨百岁老人探访关爱活动为契机,聚焦高龄、残疾、病患、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联合银行、社区构建“认证+慰问+保健”多维度服务体系。开展81场资格认证宣传活动,累计服务1822人次,切实为特殊群体送上暖心服务。

继续优化退休业务经办流程

那么,接下来我市在“退休一件事”服务工作方面还有哪些工作要完善和优化的呢?

记者了解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持续优化退休业务经办流程。结合我市参保群体实际需求,将持续深化退休业务经办流程优化工作。通过开展新的“退休一件事”全流程测试与实际场景检验,主动发现当前业务办理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利用线上线下多渠道,广泛收集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点、堵点。通过简化不必要的环节、优化系统功能,进一步提升退休业务办理效率和服务质量,让老百姓享受更加便捷、高效的退休业务办理体验。

其次,强化实名认证与信息推送。通过搭建大数据分析平台,对参保人员信息进行精细化标签化管理,深入分析参保人需求。依据不同人群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养老保险政策解读、业务办理提醒、待遇发放通知等推送方案,确保推送信息精准触达目标人群,提升信息服务的有效性。计划在12月底前,实现微信公众号实名认证用户达430万人,推送社保经办信息达500万条,其中养老保险相关信息不少于50万条,让参保人及时、准确获取社保资讯。

第三,是深化智能审核技术应用。顺应数字化转型趋势,将深化RPA与OCR技术在养老保险经办智能审核中的应用。针对养老保险业务复杂、规则多样的特点,对智能识别算法进行优化,开展智能审核模块升级改造。通过在多个镇街进行试点测试,模拟大量业务数据进行审核验证,动态调整审核规则,修正潜在的规则漏洞,有效降低人工审核压力,提高业务审核效率与准确性,推动社保经办服务智能化升级。

第四,是提升“无感”认证比例。通过部门数据共享,获取人脸识别结果信息、死亡人员信息、就医结算信息等,指导村社区做好人员的基本信息梳理及动态更新,为比对通过者自动生成认证记录,提高“无感”养老待遇资格认证比例至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