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卡脖子”到全球供货,看东莞这家“材料界黑马”如何破局?

“一辆新能源汽车上,有数十个部件的材料来自我们公司。”广东伟的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伟的新材料”)董事长龙志雄的话语,透着科技创新的底气。这家扎根东莞横沥的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十年磨一剑的坚守,成功打破国外对关键高分子材料的垄断,成为新能源汽车、储能等产业升级的“硬核支撑”。

“硬核材料”破垄断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让充电枪、充电桩等配套设施成了“香饽饽”,然而,这些设备的材料要求曾是一道“拦路虎”:充电接头、枪头需耐受高电压、大电流,绝缘、导热、阻燃性能缺一不可;充电桩长期暴露在外,抗低温、抗老化能力必须过硬。这些核心技术曾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价格居高不下。

伟的新材料用数年攻关,交出了两份亮眼“答卷”——无卤阻燃增强聚酰胺(TcPA)和硅氧烷PC,直接打破了这一垄断局面。

硅氧烷PC则是当之无愧的“耐候强者”。通过在PC塑胶材料中接入稳定性极强的硅元素,它具备了优异的低温延展性——即便在极寒环境下,性能保持率仍能维持在高水平,韧性保持率超80%;更能耐受10年以上的日晒雨淋,彻底弥补了普通PC材料在户外环境中“脆如玻璃”的短板,成为充电设备外壳、5G基站外壳的“理想搭档”。


无卤阻燃增强聚酰胺(TcPA)堪称“跨界高手”。这种以PA塑料为基体、引入无机陶瓷类粉体或纤维形成的复合材料,巧妙融合了陶瓷的无卤阻燃性、导热绝缘性与塑料的塑化加工性、柔韧强硬度。它有效解决了充电接头、电池接口易碳化的痛点,成为新能源充电接头、电池接头、储能接头的“优选材料”。


上一篇:总部位于东莞的东阳光药正式登陆港交所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