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闪烁,掌声回荡。8月26日晚,在东莞市文化馆星剧场,2025年“百千万·莞一夏”青少年儿童暑期公益服务活动温情落幕。13个由“小候鸟”与东莞本地孩子共同呈现的节目轮番上演,孩子们以歌声、舞蹈与真挚笑容,为这个夏天写下了最温暖的注脚。
这不仅是一场青少年才艺展示的盛会,更是东莞递给千万家庭的“温暖名片”。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背后,是一座制造业名城的柔软底色;舞台流转的光影之间,流淌着这座城市根植肌理的人文关怀。

从“留守”到“闪耀”:“小候鸟”的夏天,因东莞而不同
街舞《起飞》迸发蓬勃朝气,弹拨乐《明日朝阳》奏响激越之声,朗诵《书香少年》读出远大梦想……从童趣合奏到灵动舞蹈,从深情朗诵到传统武术,这一夜,来自广东、广西、湖南、河南等地的“小候鸟”与东莞本地孩子携手献艺。他们不仅是舞台上的小演员,更是这座城市包容与温暖的亲历者和传播者。

自7月初启动至收官,“百千万·莞一夏”让数十万“小候鸟”度过了一个安全、充实而快乐的暑假:有的孩子字迹越发工整,有的初次学会乐器演奏,有的沉浸式体验非遗,有的在科学实验中探寻奥秘,还有的与AI机器人互动、感受科技魅力。点滴成长之间,拼凑出东莞民生服务的“温度图谱”。
“这个暑假太精彩了!我学会了粤语,交到了好多朋友,明年我还要来!”刚表演完的11岁河南女孩文馨兴奋地说。她表示,这座城市比想象中更有趣、更温暖,“我不再觉得自己是外地人,而是被郑重欢迎的小客人。”

文馨的快乐,是数以万计务工家庭的安心笑脸。在东莞务工9年的张先生不再为暑假发愁:“社区托管班有老师辅导、有伙伴玩耍,孩子开心,我们踏实。这就是最真实的幸福。”他感慨,“以往每到暑假,如何安置孩子就成了我们的‘心头大石’,如今,‘莞一夏’活动为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
本地孩子同样收获满满。8岁的横沥镇孩子朱泳瑜第一次站上大型舞台:“在这里表演我很自豪!这个暑假我认识了新朋友,学会了新舞蹈,太开心了!”这种深度融合,正是“莞一夏”最独特的价值。

“莞一夏”活动不仅深受市民欢迎,更引发全国媒体关注。中央电视台等央媒、省媒、市媒多次报道东莞“小候鸟”托管服务,公安部新闻传媒中心全程直播“四川广安‘小候鸟’赴大朗团聚”护航行动,全面展现东莞以民生为导向的城市治理理念。
与国家政策同频:“一老一小”大民生,东莞答出“优等卷”
“一老一小”是民生“关键题”,更是城市治理的“试金石”。“莞一夏”活动的持续深化与升级,始终与国家民生政策同频共振,彰显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的责任与担当。
今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民生建设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尤其强调要大力发展“一老一小”普惠服务。

面对实有人口超千万、未成年人209万、老年人92万、暑期“小候鸟”数十万的体量,东莞主动破局,创新推出“百千万・莞一夏”暑期公益服务,把“急难愁盼”变成“民生亮点”。据统计,2024年首次举办即实现150万人次受益、39万“小候鸟”获得专业服务;2025年再度“提档升级”,以更广泛的服务覆盖、更丰富的活动形式、更优质的服务内容,将“民生温度”传递到每一个家庭。
这份“升级答卷”,藏在一组组鲜活数据与一个个具体场景中:依托东莞市文化馆总分馆体系,1个总馆33个镇街(园区)分馆、588个村(社区)支馆、192个共享文化空间全部动员,构建起“市—镇—村”三级联动服务网络,通过艺术夏令营、公益书画培训、非遗研学一日游、篮球竞技、AI科技体验等数十类项目,真正实现了“天天有活动、处处有课堂、人人可参与”。如今,“莞一夏”已从“新生活动”变成东莞夏日的“暖心约定”,更成为城市民生工作的“亮丽名片”。

“‘一老一小’是大多数家庭的核心关切,解决好他们的需求,才能让更多人安心工作、幸福生活,这既是城市民生工作的重点,也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莞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东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莞一夏’就是我们回应群众期盼、破解民生难题的具体实践。”
专家认为,东莞“莞一夏”活动的成功实践,为大城市解决“一老一小”问题提供了宝贵经验。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学术总监莫建国表示:“东莞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模式,将分散的教育、文化、社区等资源整合起来,构建起覆盖全域的公益服务网络,既解决了务工家庭的‘燃眉之急’,又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了优质平台,这种模式值得全国同类城市借鉴。”
不止一“夏”:民生服务长期承诺,赋能现代化人民城市
城市是一个“有机生命体”,城市的温度,藏在“不止一时”的坚持里。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治理投入,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东莞的“莞一夏”活动,正是对这一要求的生动实践:在增进公共服务普惠可及上,打破了户籍、地域限制,让“一老一小”共享城市发展红利;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构建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政企社校联动”的共治模式,激活了社会力量参与民生服务的积极性;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上,搭建了本地与外来青少年互动交流的深层次情感连接,让千万市民在共同参与中增强对城市的归属感、认同感与幸福感。
“‘莞一夏’从来不是一次短期活动,而是东莞民生服务的‘长期承诺’。”上述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东莞将继续以“百千万工程”为重要抓手,推动更多优质资源下沉基层、服务群众,让“莞一夏”品牌更有影响力、更具生命力,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民生幸福更有底色。

星剧场的灯光渐渐暗下,但“小候鸟”们的笑声还在回荡;活动虽已收官,但东莞给予孩子们的温暖从未落幕。正如一位连续两年参与的志愿者所说:“我们不只是在做托管和教学,更是在孩子心中种下爱与温暖的种子。它们会生根发芽,让这座城市变得更美好。”
闭幕仪式上,许多“小候鸟”与家长许下心愿:“明年还要来东莞过暑假,学更多新东西”“希望有更多有趣的课程,和小伙伴一起玩”……这些朴素而真挚的愿望,是东莞深耕民生的“动力源泉”,也是千万人对这座城市的“幸福期待”。
随着“莞一夏”的不断深化,东莞这座千万人口的制造业名城,正以更暖的民生温度、更浓的人文情怀,成为更多人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