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8个月,东莞市外贸进出口额达1.03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4.6%,分别领先全国11.1个百分点、领先全省10.4个百分点。在这张“成绩单”中,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成为东莞外贸的新动能。
近日,随着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出口按下“加速键”。在东莞港码头,一排排新能源储能柜整齐堆放,一辆辆电动公交车整装待发,经黄埔海关所属沙田海关监管后,这些“新三样”产品将通过海运出口,销往海外市场。
据统计,今年1-8月,沙田海关监管出口“新三样”产品货值达15.4亿元,同比增长1.6倍。

东莞港一期码头负责人王金炉表示:“海关向我们宣讲海外市场技术准入要求和合规标准,推广提前申报、预约查检等便利化措施,定期推送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协调海事、边检等部门打通货物出海全流程,让‘中国智造’迅速通达国际市场。”
此外,海关部门的“智慧监管”也助力“新三样”加速“出海”。东莞市维能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研发销售户用壁挂电池、机架电池等各类储能系统的专精特新企业,产品在欧美、非洲、东南亚等地区广受欢迎。目前,东莞市拥有出口锂电池生产企业超过400家。
“产品的推陈出新也给我们出口通关带来挑战。产品更新后对应的包装材料样式及要求也随之增加,我们担心如果查检流程耗时长,无法按时交付订单。”东莞市维能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董铮表示。

为此,常平海关联合东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共同开展出口锂电池包装智慧监管改革,借助“i莞家”微信小程序中的“企莞家”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推出“锂电池出口一件事”审核模块,对锂电池危包使用鉴定流程进行了优化升级。“实现企业锂电池出口申报当天递单、当天审核、当天取证。”常平海关查验科科长钟静雯介绍。
“我们是第一批参与该项改革的试点企业,现在整个业务办理流程耗时不超1小时,审批效率提升了87.5%。海关这项改革大大提高了我们订单交付效率,降低了通关成本。”董铮表示。
据了解,自2024年8月出口锂电池包装智慧监管改革试点以来,单批次出口锂电池的物流与仓储成本降低约15%。今年1-6月,常平海关共开展锂电池包装使用鉴定3044批次,同比增长5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