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陆续有宝马车主收到短信通知,称北京运通嘉宝、万宝航旗下宝马4S店被宝马官方取消经销授权。
这是继宝信行之后,北京又两家大型宝马经销商被宝马中国取消授权。
“趣解商业”注意到,近两年,宝马正在国内大范围收缩经销商数量;除了北京,江浙沪、山东、四川等地的宝信行、宝骅宝马、宝宁宝马等4S店都被终止经销授权,涉及门店数不少于50家。

图源:小红书截图
被宝马取消授权后,有些经销商仍能继续为车主提供服务,但很多因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而被取消授权的经销商,则“坑苦”了一众宝马车主。
位于北京东四环的宝信行宝马4S店,开业12年来一直是北京最大的宝马经销商之一;今年3月闭店后,很多车主在宝信行购买的万元保养套餐都无法继续使用。无奈之下,300多位车主找到宝马中国要求承接售后服务,但经过多次交涉,宝马中国始终拒绝为受害车主无偿延续保养套餐,只提供其他经销商与车主沟通;经过最近的一轮沟通后,不少车主决定,对宝信行及宝马中国提起诉讼。
01.
宝马4S店闭店,
车主权益谁保障?
家住北京的陈颐(化名),2024年5月在北京宝信行购买了一辆宝马mini,当时听从销售员的推荐下单了一款1.5万元的“双保无忧”的保养套餐。然而,今年5月陈颐突然收到宝马中国的短信,说宝马与北京宝信行的授权合作即将终止,所有售后服务即将转移给其他经销商。

图源:短信截图
“双保无忧”是宝信行闭店之前大力推广的预付售后套餐,价值15888-20888元,包括基础保养(机油、机滤、工时费),以及2-3 年的延长保修,有不少提车的新车主都选择了这项保养套餐。
收到宝马的短信时,陈颐的“双保无忧”套餐才使用了两次基础保养。宝信行闭店后,虽然宝马中国给车主提供了新的承保经销商,但是车主们去了新的4S店才发现,接下来的承保都被打了折扣。
“没有任何一家经销商能完全按照原来的合同执行,几乎都要加钱。”陈颐表示,宝马中国只提供了其他经销商让车主们自己谈判,大部分经销商都表示车主们来做“基础保养”可以给一定的折扣优惠,有些经销商还有一定的附加条件;但“双保无忧”里的质保没有任何一家经销商愿意承担,宝马官方也不同意承接,“宝马官方始终强调双保无忧是宝信行的自营业务,想要转换成官方质保需要再次付费购买。”
车主们很难接受这样的解决方案,继而与宝马方面沟通交涉争取权益。这些车主组建了一个“北京宝信行车友群”,群内近250人是北京的,还有算上来自上海、杭州等地的车主一共近350位,所有预付服务加起来,损失金额总计可能在500万元以上。

图源:小红书截图
此后经过多番沟通,在10月22日宝马方面与几位车主代表沟通时仍然表示,对于经销商提供的“双保无忧”服务,宝马在法律和合同关系上都不承担任何责任,已经尽最大努力推动经销商为车主提供帮助,不会再给予双宝车主其他权益的补偿。
多位车主表示,宝马官方一直在强调,宝信行是独立的法律实体,双保无忧是宝信行的自营业务,宝马没有管理职能,也不能干涉经销商的自主经营。
“而且宝马还支持我们去起诉宝信行”,陈颐提到,宝马的负责人说宝信行也欠了他们很多钱,一些宝信行应该移交的经营数据,宝马现在都找不到,如果有了法院调令还更方便他们去追责。
陈颐还表示,和宝马方面沟通后,很多车主决定去法院起诉。
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耿婷律师表示,“双保无忧”服务合同的签订主体并非宝马中国,但这并非意味着宝马中国可以完全免责。“宝马中国对其授权的经销商负有持续指导、监督的职责,在发现经销商出现经营异常情况应当及时向消费者披露。车主选择诉讼方式维权,可以在向法院起诉时将宝马中国一并列为被告,要求宝马中国承担与其过错相适当的补充赔偿责任。”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双保无忧”合同的签订主体并不是北京宝信行,而是重庆和江苏的汽车服务公司;对此,耿婷律师表示,如果该两家公司均非宝马中国直接的授权方,可能会增加车主要求宝马中国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的难度。


双保无忧服务合同的签订主体/企查查
陈颐表示,接下来车主们将会在北京起诉合同里的收款方,然后去合同签订主体所在地起诉汽车服务公司,以及宝信行和宝马中国。
02.
量价齐跌,
BBA们集体“瘦身”
据“趣解商业”了解,2025年3月至8月,宝马中国陆续撤销了华南、长三角、华北等地区37家宝信行的全部授权;截至目前,广汇汽车集团旗下所有的宝信宝马授权经销商已全面终止运营。
撤销授权的原因,大多是宝信行经营状况不符合经销商资质。“趣解商业”注意到,和北京一样,烟台、东莞、上海等地的宝信行,闭店前后也出现了车主维权的情况,有的地方维权人数不低于北京,涉及问题都是购车订金未退、保养服务未使用等,有些宝信门店甚至还存在拖欠员工薪资的情况。

图源:小红书截图
在新能源车起崛起前,广汇汽车集团一度是国内最大的乘用车经销商,其代理品牌大部分是广汽丰田、上汽大众等主流合资车企,以及宝马、奔驰等豪华车企;由于受到汽车市场向新能源转型的冲击,使得这家大型经销集团在汽车“价格战”中陷入被动。
2024年,广汇集团的流动负债超过500亿元,再加上全资子公司债券违约,广汇集团股价一路下跌而触发了交易所强制退市条款,目前已经从上交所摘牌,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交易。

图源:微博截图
“趣解商业”注意到,国内走“下坡路”的汽车经销商,不止广汇一家。高端汽车经销商中升控股(0881.HK)从2022年开始净利润连续同比下滑;广东永奥投资集团旗下的多家4S门店,去年也纷纷出现暂停营业、暂停新车交付等问题;曾经的“汽车经销第一股”庞大集团,早在2023年就已经黯然退市……
随着红利消失、新能源车企重构渠道,重资产、高运营成本的4S店正面临严峻挑战。有宝马车主表示,之前每年在宝信行养车都要花上3000元左右,客服总会加很多清洁和更换的项目,宝信行倒闭后,自己去了一家连锁养车店里做,更换机油机滤再加工时费,一共才花了不到1000块,最终效果也和宝信行做出来的没多大差别。
这或许也是宝马中国为何不断缩减授权经销商的原因。此前有消息称,宝马将在2027年后放弃传统经销商模式(4S店),转向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销售。
经销商的颓势,也是宝信行车主们拒绝宝马善后方案的原因之一;有车主直言,就算同意宝马的方案,将售后转给其他4S店,但谁又能保证其他4S店接下来都能稳定经营,未来不会被宝马取消授权?

图源:罐头图库
“趣解商业”注意到,近两年已经有不少BBA(奥迪、奔驰、宝马)经销商,陆续退网转做问界等自主新能源品牌。传统豪车经销商的撤店,离不开传统经销模式的“没落”,另一方面,也受传统豪华车企近年备受新能源汽车冲击的影响。
在新能源市场冲击下,BBA等传统豪车品牌在国内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即使主动降价,也难挡销量下跌。
中国市场作为奔驰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上半年累计销量仅为29.32万辆,同比下降了14%,成为全球跌幅最高的市场;今年前三季度,宝马在中国市场交付量下跌11.2%至46.4万辆,成为宝马在全球唯一下滑的市场。老牌豪车企业保时捷近日刚公布了有史以来最差的季度业绩,其第三季度亏损高达9.66亿欧元(约合80亿元人民币);据媒体报道,保时捷部分燃油车型将停产。

图源:微博截图
此外,“趣解商业”注意到,最近梅赛德斯-奔驰正在实施大规模裁员计划,截至目前,已有约4000名员工接受遣散方案离职;今年上半年,奔驰已经公布了遣散计划,旨在鼓励约3万名员工自愿离职。今年3月,奥迪计划在2029年年底前裁员7500人。5月,沃尔沃汽车宣布在全球范围内裁员,涉及约3000名员工。
对于当下的“宝马们”而言,接下来,比起挽救中国市场的销售颓势,更重要的是防止更多“宝信行”的出现;如何给亏损的“宝信行们”和无辜的车主们善后,是接下来BBA在渠道改革中必须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