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随着东莞地铁1号线首趟列车从东莞西站缓缓驶出,贯穿城市东西的轨道交通大动脉正式贯通。正所谓“路通财通”,对于东莞水乡经济区而言,这不仅是三个站点的开通,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启幕——水乡正式告别“无地铁时代”,迈入轨道交通驱动的发展新纪元。


通勤革命:30分钟融入湾区核心生活圈
“以前从水乡去南城上班,开车要40多分钟,遇上堵车就得一个小时,现在地铁直达只要25分钟,还能在车厢里处理工作。”在厚德站搭乘首班地铁的上班族陈先生,道出了水乡居民最直观的改变。东莞地铁1号线在水乡设置的东莞西站、昌平站、厚德站,如同三个活力节点,将水乡与中心城区、松山湖科学城紧密串联。
数据显示,水乡经济区与东莞中心城区的时空距离被压缩至30分钟内,到松山湖仅需45分钟,而通过东莞西站换乘广深港高铁,1小时可达广州、深圳核心城区。这种“快进式”通勤变革,不仅解决了水乡居民“跨镇通勤”的痛点,更打破了长期以来制约区域发展的交通壁垒,让水乡真正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

区位重构:从“边缘地带”到“价值高地”
长期以来,受限于交通通达性,东莞水乡虽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腹地,却始终未能充分释放区位优势。地铁1号线的开通,彻底颠覆了这一格局——水乡不再是城市发展的“边缘地带”,而是成为串联水乡经济区、中心城区、松山湖科学城三大功能板块的关键枢纽。
东莞西站作为地铁1号线与广深港高铁、穗深城际的换乘枢纽,成为水乡对接外部资源的“门户”;昌平站辐射望牛墩、洪梅产业集聚区,为产业升级注入交通动能;厚德站则紧邻道滘镇中心,串联起水乡特色旅游资源与城镇生活配套。三大站点形成的“轨道交通网络”,不仅提升了水乡的区域通达性,更推动了土地价值、产业价值、生态价值的全面重构。
目前,水乡河西数字产业区、东莞水乡人工智能产业园、莞台高新技术产业园、中铁水乡科技制造中心、水乡科创中心等高标准产业载体已相继建成,释放出一批高品质、低成本的宝贵空间,为外来企业提供更多选择。
“知道地铁快要开通后,我们园区的招商电话都多了不少。”某产业园负责人表示,以往因交通不便导致的招商难题,如今已成为历史。轨道交通带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集聚效应,让水乡成为企业布局的“新选择”,也为区域承接中心城区产业外溢、对接松山湖科技创新资源创造了有利条件。



发展机遇:产业升级与生态旅游双向赋能
地铁1号线的开通,为东莞水乡经济区的产业升级与生态旅游发展带来了双重机遇。在产业方面,水乡经济区作为东莞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轨道交通的完善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速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的集聚发展,同时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在生态旅游方面,水乡拥有位于道滘的粤晖园、位于洪梅的百年国漫馆、位于麻涌的华阳湖等丰富的生态文旅资源。地铁1号线的开通,将这些分散的旅游节点串联成线,形成“水乡生态旅游走廊”。便捷的轨道交通让市民游客“说走就走”,既能体验岭南水乡的民俗风情,又能感受生态宜居的城市魅力,为水乡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值得关注的是,水乡经济区已同步启动地铁站点周边的城市更新规划,未来将围绕站点打造集商业、居住、办公、休闲于一体的TOD综合体,实现“以站兴城、产城融合”的发展目标。
从昔日的“水乡洼地”到如今的“轨道新城”,东莞地铁1号线的开通,不仅是一次交通方式的革新,更是一场区域发展的蝶变。随着轨道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东莞水乡正以全新的姿态、充足的底气站在湾区发展的聚光灯下——投资水乡,正当其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