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红陷5.28亿专利纠纷,背后藏药企转型之痛

 近日,上市药企一品红药业发布公告,因知识产权纠纷被汇友国际有限公司起诉,索赔金额高达5.28亿元,创下2025年已知中国专利索赔最高纪录。这起纠纷不仅牵出一段始于十年前的合作往事,更折射出药企在政策调控、产品选型与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多重风险。

  一、十年合作破裂,专利纠纷背后是产品“失宠”

  2014年,正值前列地尔在中国市场销售高峰,一品红旗下子公司与汇友国际共同出资成立品瑞医药,意图推进该品种的研发与商业化。根据协议,汇友国际注入专利与技术秘密,一品红负责后续研发与生产,并分阶段支付款项。

  然而,随着2019年国家卫健委将前列地尔列入首批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其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45亿元断崖式下跌至2019年的6亿元。产品前景黯淡,合作也随之搁浅。一品红在支付首期1500万元后,未再支付后续3000万元,也未在年报中披露相关进展,最终引发诉讼。

  风险提示:药企在产品布局上若过度依赖“大品种”,而未预判政策调控风险,极易陷入被动。

  二、业绩连年亏损,一品红内外交困

  一品红近年来业绩持续低迷。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42.07%,归母净利润亏损5.40亿元;2025年前三季度仍未扭转颓势,营收再降34.35%,亏损1.36亿元。

  雪上加霜的是,公司因在第七批国家集采中串通报价,被取消盐酸溴己新注射液中选资格,并支付了2.66亿元医保退款。此次若再败诉,5.28亿元的赔偿将进一步加剧其财务压力。

  风险提示:企业若在合规经营、集采政策应对等方面存在短板,将面临业绩与信誉的双重打击。

  三、选品失误与知识产权管理漏洞值得行业警醒

  汇友国际在诉讼中主张,其注入合资公司的知识产权原始估值达8800万元,如今索赔金额为其6倍,显示出对技术价值的重新认定。而一品红则强调专利已注入合资公司,其使用行为符合协议。

  无论判决结果如何,此案都暴露出药企在合作架构、知识产权归属、协议履行等方面的管理漏洞。尤其是在产品生命周期受政策影响巨大的医药行业,选品失误可能直接导致前期投入“打水漂”。

  截至目前,该案尚未开庭审理,但一品红已陷入“内忧外患”的艰难局面。这场高额专利诉讼,不仅考验着一家企业的生存能力,也为整个医药行业敲响了警钟。